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转变干部作风、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
贾红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影片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让人深受教育,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共产党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每位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牢记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才能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王淑玲(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观看影片,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周总理把群众的疾苦和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融入血液中的那种深情极大地教育激励着我。他心里装着广大人民群众,想方设法解决百姓的困难。非常关心重视农村妇女工作,指示妇女工作是党在农村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动员、组织、教育妇女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今后工作中,一定多下基层、多访妇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全力解决妇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到中心工作中来,广泛发动妇女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在全省四大攻坚战中展现巾帼风采。
张泽峰(团省委书记):影片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广大团干部理应牢记宗旨,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努力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影片展现了我们党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团干部必须一切为了青年,深入联系青年,努力打造“三清”之风,为做好团的工作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影片诠释了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站在为党赢得青年的高度开展工作,组织引导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张平英(省委党校副校长):从影片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扑下身子接地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天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如都能做到像周总理那样,干部与群众就能建立更深的感情,群众工作就能更好地开展。
杨洪池(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影片是主旋律作品的一个突破。电影第一次在中国银幕上表现了三年自然灾害,第一次表现了高官剥开假象寻找真相拆除社会主义大锅饭的过程,第一次表现了领袖敞开胸怀真诚地向老区人民道歉的动人场面。影片内容与中央改进作风的规定相吻合、与群众的期许相吻合,为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提供了生动的教材,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切实改进和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动真情、摸实情、解忧情
王志欣(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影片中一个又一个黑白定格镜头,像雨滴一样敲击着观者的心灵,令我深受感染、深受教育。一是关切百姓的心理诉求。周总理深入伯延调研,是想听真话、查实情、解难题。时隔半个世纪,这依然是我们下基层搞调研的最基本追求。二是腿迈还是不迈是个大问题。周总理准备吃饭,一条腿已经迈进屋子,但一看到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又迈了回来;而后来吃连弟奶奶做的拽面时,腿毫不犹豫地迈了进去。我们的腿,什么时候该迈、什么时候不该迈,也就是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依然是当今我们需要准确把握的重大问题。
张义珍(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影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画面,使我深受震撼、深受启迪、深受激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好榜样。要学习他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与心交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习他们夙夜在公的工作热忱,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学习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不搞特殊,同吃一锅菜,同喝一碗粥,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建立深厚感情。
杜金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恩来同志是一面镜子,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又是一面现实的镜子。说它历史,因为它昭示我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说它现实,因为它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必须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与人民群众真情相对、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福祉。
张力红(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看完影片,为周总理深入群众探寻真相之诚和亲民爱民之情所感动,也深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点一点融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普通百姓的零距离接触中,融入到领袖人物自觉置身于百姓间与老百姓坦率真诚的交流对话中。影片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吕文一(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使我深刻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就要忧民所忧,就要清廉自律,就要尊重民情民意。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接地气的、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现实基础。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宋振华(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影片闪耀着历史主义的警示和现实主义的光芒。联系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各种现象,当真令人汗颜。作为质监系统的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质监工作的强大动力,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深入查找质监工作在保障质量安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扑下身子,带头实干,力戒“四风”,用质量的科学发展推进我省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健康安全。
李宗民(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毕其一生、俯首为牛,视自己为人民的“总服务员”。即便如此,目睹群众穷苦生活,他仍心存愧疚,在影片中他说:“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总理如此,我们情何以堪?唯有以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好好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进一步净化灵魂、坚定党性、端正品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到清清白白为官、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
张宇(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影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庞连兴(省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影片生动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勇于纠正政策偏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人受到心灵洗礼。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实际行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马振远(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影片通过伟人的角色塑造,用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阐释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和攻坚克难、勇于正视和改正自身失误的坚强决心。它既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作品,更是一部我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杨永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影片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传递着真切的感动。有四点感悟:一要学习总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摒弃形式主义,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务实,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二要学习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摒弃官僚主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期盼、新需求;三要学习总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摒弃享乐主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回馈人民;四要学习总理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摒弃奢靡之风,认真履行中央八项规定,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兴节约之风,推动建立效能型机关。
刘大群(省委农工部部长):看完影片,深切感悟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部作为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要求,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干部转作风、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努力把活动成果体现在解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体现在农民生活品质提高上,体现在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上。
胡庆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影片极富艺术感染力、震撼力和现实教育意义。作为党史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党史资源,大力宣传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人民、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和人格风范,大力宣传展示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把丰富的党史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陈永久(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看过影片,内心十分激动,思如泉涌,我的心里始终在思考:发展部门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心系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为此,要在打好“四大攻坚战”上下功夫,在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上下功夫,在为市场主体、基层群众服务上下功夫,把发改工作做实、做深,做到群众从心坎里满意。
邓沛然(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观看影片,始终被一个个镜头感动着,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更感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省委正确领导下,结合供销社实际,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为农民服务”的办社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