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宾逊根据外界条件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最优反应。同理,不应为了政绩需要而过于敏感地在意经济的起落,并频繁伸出干预之手。如果不尊重经济的自然属性,经济的波动会更频繁,波幅会更大。甚至会出现故意制造危机假象以倒逼政府施援的行为。
最近,在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关于是否需要政府进行救市干预的争论不少。这在深层次上牵涉到对经济的自然属性的认识。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和自然属性,我们应给予尊重。外部的干预只能是辅助性的,不能反辅为主。经济发展也是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经济自然属性的揭示。这一理论可从探险小说人物鲁宾逊说起。
鲁宾逊被困在海洋中的一个孤岛上,他为了生存,就需要食物。假设这食物是鱼,为了在岛四周捕鱼,需要利用岛上的树枝制作鱼叉等捕鱼工具。鲁宾逊制作捕鱼工具可看作是他进行的投资。如果计算“鲁宾逊经济”的GDP,只需将捕获的鱼与制作好的捕鱼工具分别乘以合适的价格后加总。或者不考虑价格因素,这种经济中的GDP只体现为鱼与捕鱼工具的数量加总。鲁宾逊会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选择他自认为最合理的闲暇、生产、消费和投资行为。这便构成了一个简化的宏观经济框架。
鲁宾逊肯定会遭遇一些突发事件,这时他的行为选择也自然会作相应调整。譬如,某一段时间,一个大鱼群游经孤岛东面,鲁宾逊就会减少休息时间,连续地进行捕鱼活动。于是他的“就业”增加了,捕鱼产量也提高了。这段时间“鲁宾逊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再假设另一段时间风雨肆虐,鲁宾逊便只好呆在自搭的茅屋中休息,就业、捕鱼量和捕鱼工具的制作都大大地下降,“鲁宾逊经济”由此出现衰退。
由上可见,在“鲁宾逊经济”中,经济的波动都是由实实在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都是鲁宾逊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各种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