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05:11 来源:重庆日报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燃煤取暖导致中国北方近5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南方人减少约5年半,这一研究成果随即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燃煤导致空气污染影响健康,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减寿5年半,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结论被误读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一份关于燃煤取暖导致中国北方居民减寿5年半的报告,令不少人惊呼,身为北方人这不就活生生地损失了5年半的寿命吗?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这项研究的结论是针对整个中国北方人群而进行的大人群、大样本研究,而并非针对单个个体。类似“一个北方人比住在南方的其兄弟姐妹寿命短”这样的结论是得不出来的。
朱怡芳介绍说,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不会只受某一个因素的独立影响,而空气污染只是影响预期寿命的一个因素。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有显著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量化评估这种影响是需从科学角度解决的问题。而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
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是大气污染。
正好5年半?
研究人员是通过分析中国北方90个城市1981年到2000年空气质量数据以及1991年到2000年的死亡数据后得出结论的。
朱怡芳说,任何研究都有局限性。这项研究没有使用最新数据,因此会对空气污染导致寿命减少的具体数值造成影响。例如,如果取样数据有变化,可能得出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寿命减少4.5年或者其他数字。
但朱怡芳强调,不管具体的数字是几年,这项研究的整体结果是符合现有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结论的,“数据的局限性不太可能影响研究整体结论”。
换句话说,人们不应过度解读“5年半”这个具体数字,而应关注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不少科研人员认为,这一研究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主要由于这是首次使用源自中国的数据,以量化中国空气污染的健康成本。朱怡芳说,结果很震惊,但研究的确也存在一些局限。
纠结的不应是取暖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研究报告提到,空气污染导致中国居民减寿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由于北方冬季燃煤供暖造成的。因此北方人纠结,冬季取暖原来还有这么大代价?!
其实,冬季供暖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燃烧的是什么?中国北方多年来依赖燃煤取暖。如何尽快采用其他新型能源,并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是人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再进一步说,这项研究中提到的空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难道都是由燃煤“贡献”的吗?
研究中提到,中国北方地区(淮河、秦岭以北)的总悬浮颗粒物水平为184微克每立方米,比南方地区高约55%。朱怡芳对此解释说,这项研究中采用的污染物指标还是以前相对老旧的“总悬浮颗粒物”,即包括所有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如风吹起的灰尘等,并不完全体现为燃煤产生的颗粒物。
朱怡芳说,目前对空气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针对更微小的颗粒物,直径不超过2.5微米、可以渗透到肺部的细颗粒物PM2.5值更能反映燃烧、燃煤和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贡献”。PM2.5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可能要在未来才能显现出来,而如果采用PM2.5的相关数据可能研究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据新华社洛杉矶7月10日电)
新华时评
“污染折寿”绝非空穴来风
新华社记者 任海军
日前,中国、美国、以色列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研究报告称,与生活在南方的居民相比,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减少5.5年。
连日来,这一研究成果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且不论折寿5.5年这一颇具争议的数字,这份报告的确向人们敲响警钟: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预期寿命的重要因子。
在其他因子相同的情况下,空气污染越严重,人均寿命越低。“污染折寿”这一结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得到论证,并非空穴来风。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过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空气污染每年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早逝;美国环保署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5万至12万人早逝;在欧盟国家中,由于暴露于人类活动产生的PM2.5,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反过来,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高人均寿命,这也有科学证据。2009年,美国杨伯翰大学和哈佛大学科研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1978年至2001年美国人均寿命从先前的74岁延长至77岁,其中4.8个月归功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空气污染也是挽救生命。
当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对环境的担忧,特别是对健康问题的担忧,逐渐变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亟需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
污染在影响民众健康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2年发表报告称,中国2005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12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至少相当于GDP的1.2%。
去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目前也在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不美丽,首先要看能不能健康地呼吸。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增长,从长期看,其得远大于失。美国的相关研究显示,污染治理政策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实施成本,往往前者是后者的5倍至10倍甚至更多。1980年至2010年,美国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过半,而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空气污染带来的就医、劳动生产率降低、早逝等社会成本也大大降低。
世界的经验表明,人民群众完全可能在享受经济发展的同时,呼吸得更有质量。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1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