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照母山 山名有讲究

2013年07月10日05:10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照母山 山名有讲究

如今的照母山已被开发建设为森林公园。(本报资料照片)

  1944年版《重庆市附近交通图》中的“赵母山”。 (网友@谢飞ckgbby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匡丽娜)“照母山原来叫照墓山,可能与南宋状元冯时行有关!”7月9日,老地图收藏者——网友@谢飞ckgbby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对记者说。

  老版地图、地方志说法不一

  网友@谢飞ckgbby所说的照母山,现位于北部新区北环立交以北、人和场隧道附近,已被开发建设为照母山森林公园。此山有两座平行山梁,一条向下,延伸到一处水潭,形似龙低头喝水;另一座山脊向远处逐渐隐去,形似一条龙昂然延展。

  “有关这座山的名字有多种说法。”网友@谢飞ckgbby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一本1944年出版的《重庆市附近交通图》,在这本用繁体字标注的彩色地图上,他发现在观音桥与人和场之间只有一座赵母山,并无照母山。

  一字之差,含义迥然不同。出于好奇,网友@谢飞ckgbby 找到另外几本方志和资料图书,寻找答案。

  令他疑惑的是,在清代的《江北厅志》上,此山被叫为照磨山,上面还详细描述了此山状况:“……北三十里,高一里,横长五六里,冈峦起伏,俨若游龙。”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四川省江北县地名录》上,照母山叫赵墓山。书上解释,其为赵姓老母埋葬之地。

  改照墓山为照母山

  照母山究竟如何得名?

  “照母山原为照墓山,又称赵墓山。”北部新区森林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波告诉记者,2001年,照母山森林公园开始修建,如何给公园命名成了一个难题,当时大竹林街道办事处编撰了一本书《竹林故事》,讲述了照母山与南宋状元冯时行的一段故事——

  南宋时期,与岳飞同朝为官的状元冯时行,因遭奸臣秦桧陷害,贬至黎州做地方官。途经大竹林,冯母染病,病重三月无好转,无奈,冯妻劝冯赴任,自己留下照顾冯母。不久冯母去世,冯妻墓地守护三年。公元一一五九年,宋高宗恩准冯时行回乡守孝。冯时行回乡守孝三年,日夜照墓守孝,期间著书立说,表述他忧国忧民,不忘老母养育深恩。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将此山叫为照墓山。

  “于是,我们就取其含义将照墓山改为照母山。”杨波说。

  应加强对重庆地名文化资源的挖掘

  对于照母山名字的演变,重庆图书馆研究员王志昆认为,照母山与冯时行是否真有这段传奇的故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母山这个地名蕴含了对孝文化的推崇和尊重,这无形中会对后人起到激励和教育作用。

  “照母山的取名给了众人一个启示,重庆应开展详尽的地名文化调查研究,借地名打文化牌。”重庆社科院研究员邓平称,一些地方对于地名的挖掘保护与开发非常重视,例如,山东省益都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级市,他们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改名为青州,并大力开发与三国、水浒等相关的地域文化,声名大振;湖南大庸改名为张家界,安徽屯溪改名黄山市,都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这些都是他们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开发地名资源的有利举措,重庆在城市营销和区域营销上可借鉴。”邓平说。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