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05:09 来源:重庆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蔡杨 见习记者 左黎韵)“走进新沙坪,茶山飘歌清又纯,万绿丛中欢笑声,采茶姑娘红头巾……”7月4日上午,垫江沙坪镇竹鸡村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二十几个老人正齐聚一堂,吟诗作对,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他们是来自附近白杨村、六角村等9个村的农村留守老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
这里是“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垫江工作站武安分站。成立5年多来,这里几乎每天都有老人进进出出,在此唱歌、写字、聊天,所以当地人亲切称呼这个民间组织为“老年团”。
“我们这里天天开放,要是遇上赶集天,来的老人会更多。”“老年团”负责人之一卢军豪说,这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原来的村办公室,闲置下来后就被用作“老年团”活动室,团队大部分开支由社会人士捐赠。
记者走进活动室看到,三间房的墙上贴满了老人们的书画作品、歌谱等,几张不大的桌子上还堆放着一叠纸。
“这是我们自己出的报纸,现已出到第九期了,上面还有4篇诗歌被《垫江日报》选去发表了呢!”“老年团”的另一负责人王显清走上前来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老年团’有个诗歌协会,30多个成员都是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两三个月能收集60多首诗,编辑排版后就可以出一期报纸了!”
“一岭松杉成栋梁,几沟泉水绕田庄,有坡皆挂金银果,无地不出福寿粮……”白杨村78岁的空巢老人余有中拿着自己的小抄本津津有味地朗读着。“想到啥就写啥,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老年团’使农村孤寡老人自发走到了一起,让他们发挥余热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健康生活。”沙坪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胡杨介绍,“老年团”现在越来越红火,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一家人。现在,除了诗歌协会,“老年团”还根据大家的兴趣特长,组建了腰鼓队、象棋队、书画队、家庭纠纷调解队等,共有成员180多人。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