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工业革命以来,消费主义膨胀日益吞噬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财富主义、消费主义,无情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加剧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当树立辨证消费观,把资源集约与有限消费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新的消费理念,把原来那种摆阔性消费向简朴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向节俭性消费转变,把适度消费或者低消费作为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加以弘扬,即建立节约型的有限消费社会。
马克思认为,人是包括经济、社会在内的一切要素与系统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体现人的价值、展示人的本质。而人的终极目的与需要、价值追求以及本质特征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便使自己从原来那种“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个人的独立性”尽快转变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是整个人类历史全面持续发展的条件。 而消费主义膨胀显然改变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意义,它是对人的消费活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异化。众所周知,人的本能社会化的结果常常出现正反两极性。例如人的攻击本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则被正义和勇敢所激发,成为勇敢,但是如果被非正义利用则成为野蛮。又如人具有对赏心悦目的人或物喜爱等本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既能够演化为对美的追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色欲激发出来,做出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再如,每个人都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这是人进行经济社会行动的“第一个无条件前提”,但是,如果不对这种消费行为加以控制,就势必演化为消费主义膨胀以及享乐主义盛行,给人类自身带来无尽的烦扰。消费只是人们丰富多彩的人性要求之一,正常的消费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如果消费一旦无限膨胀、抬高,就会把人类自私、贪欲的本性引发出来。
事实上,人类在创造财富无所不能的同时,也明显地忽略着一个严酷的矛盾,那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假如把人类对财富的无限占有建立在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前提上,这样的社会迟早将走向末路。因此,作为个人,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消费与满足,还要考虑群体的利益与要求;作为群体,不能仅仅考虑小团体的消费与满足,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社会,也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的消费与满足,更要考虑整个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这才是人。
其实,过度的物质消费,或者说消费主义膨胀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与精神乐趣,相反,在消费者阶层中,精神上的空虚、心理上的紧张、生活上的无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即使人类对财富的占有和消费是无限的,但就个人消费与需求来讲,人对物质的需要还是有限度的,当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更为重要的是,人类除了物质需求外,还需要社会关系、精神追求和精神消费,而这些恰恰在人们追逐物质财富时丢失了。
综上,建立有限消费的节约型社会已是必然。
第一,树立辩证消费观,倡导道德消费思想。当你作为一个自然人准备购买商品时,如果你所优先审慎考虑的是自己的实际需要到底是多少?有没有必要买的更多?当你看到一辆奔跑的高级汽车,第一感觉如果是想到它将导致了多少空气污染、占有了多少社会资源,而不是称羡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和成功的时候,这就是人类的道德性消费。
第二,制度的重新安排。根除消费主义的膨胀,既需要我们在全社会提倡节俭的消费道德,更需要我们大胆地向现行的旨在鼓励消费的那些法律、制度挑战,向从恣意挥霍中得益的行业挑战,把低消费、有限消费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来宣传,这最终需要复兴那些潜伏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的非消费哲学,并且用它去形成一种新的持久的文化。
(作者为福建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09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