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服务实体经济 富民兴渝显真章

2013年07月01日05:0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农商行践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图为客户经理教农民识别假币。

  重庆农商行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图为该行支持的一小微企业产品展示厅。

  成立5年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将自身的经营发展与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巴渝民生紧密联系起来。重庆农商行人深知,实体经济是根,巴渝人民是沃土,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在持续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塑造品牌的同时,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入,积极争当企业公民,践行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成功跻身世界银行500强、《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榜1000强,更荣获“2012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

  “以城哺农”构建“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

  重庆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上必须充分考虑支农投入与企业效益的有机结合。5年来,在支农路上,重庆农商行不落窠臼,依靠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了从总行层面加大对“三农”业务的管理和指导力度,重庆农商行在高管层下设了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专门制定了“三农”金融业务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内设部门中成立三农事业部,下设农户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三农业务管理三个中心,专司“三农”业务指导、条线管理、营销服务、激励考核等职责。同时,紧密结合重庆经济发展和自身特点,将全行业务划分为城市业务和“三农”业务两大板块,将主城区以外的31家支行定位为“三农”业务支行,实施资源倾斜和考核激励,以城市业务利润补给支农亏损,并开辟涉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在线审批,提高涉农贷款审批效率,在信贷规模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保证涉农贷款优先审批、优先出账,有力地提升了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能力。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重庆农商行及时地将金融支持的重点转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小城镇化。以“壮龙头,扶持支柱产业;拓县域,培育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推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经济组织+农户”等贷款模式,创新“三权”抵押、土地复垦、农村土地收益保证、农家乐经营贷款等特色支农产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农村专业大户、农村中小企业等重点客户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城市资本投入“三农”领域,重点扶持了丰都肉牛、潼南蔬菜、荣昌生猪等一大批规模型、科技型、特色型农业产业化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县域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3月末,重庆农商行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超过43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500家。涉农贷款余额达8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43%以上,居全市第一,是成立时的2.5倍多。

  启动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引擎”

  G20峰会上有句名言:如果能找到一把钥匙,让全世界增加就业、解决贫困、走出金融危机,那么这把“金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世界如此,中国如此,重庆也是如此。只有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了,实体经济才能“兵强马壮”。

  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与服务小微企业的号召,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民生金融的战略部署,重庆农商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加强资源配置,倾情扶持小微企业成长。

  在总行层面,成立了小企业业务部,指导、推动全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在支行层面,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小企业贷款中心,专职营销、服务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在网点层面,设立小微企业业务信息窗口,负责辖区小微企业的业务咨询、信息传递。目前,重庆农商行1700多个营业网点,每一个网点都是小微企业的“服务站”;1.5万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是小微企业的“服务员”——依托网点布局和人员优势,重庆农商行已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

  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重庆农商行突出了一个核心原则,即“专属”: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特色化、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先后推出了微企创业扶持贷,小企业便捷贷、发展贷、联保贷、无抵押贷等产品。同时,为了更好、更快捷地服务小微企业,着力打造全新的授信流程——将支行贷前审查前移,由支行小企业贷款中心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共同开展平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经支行审查后,直接报总行双签审批。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给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及时雨”,重庆农商行将微企贷款审批权下放支行,简化贷款环节,开通微企贷款“一表通”,优化办贷流程,在一张表上就可以完成贷款申请、调查、审查、审批,最快1天就能贷到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期限最长为2年。

  这些措施为小微企业启动了发展的“金融引擎”。截至2013年3月末,重庆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3亿元,扶持了近4000户小企业成长壮大;开立微企结算账户6.4万户,约占全市微企总开户数的80%,微企贷款余额25亿元,约占全市微企贷款余额的一半。

  倾情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具有60多年历史的地方金融机构,3300万重庆人民的鼎力支持,是重庆农商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吃水不忘挖井人”,重庆农商行在经营实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时刻不忘服务社会民生,坚持改进金融服务,恪尽企业公民责任。

  遍布城乡的1700多个机构网点是重庆农商行在服务社会民生上具有的最大优势。为了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重庆农商行除了不断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服务环境外,还切实推动了网点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标杆网点,改善文明优质服务,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提升全行网点的整体服务水平。依托网点,重庆农商行为城乡居民竭诚提供就业再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人消费、个人住房按揭等丰富的贷款融资服务以及投资理财、财富管理等个性金融服务,并独家代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把服务民生落到了实处。

  同时,重庆农商行还积极创新,拓宽金融服务渠道,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在解决偏远乡村金融服务不便问题上,重庆农商行大力推进“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建设,两年多来已在全市各区县先后建成600多个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2013年计划达到800个,使农户“足不出村” 即可办理小额存取款、支农惠农补贴支取、账户余额查询、自助缴费、存折补登等业务,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顺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习惯改变的趋势,重庆农商行及时加快电子银行业务拓展,丰富电银服务渠道,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以手机银行为例,重庆农商行于2011年推出该服务,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进行账户查询、汇款转账、账单管理、理财服务等,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欢迎。到2013年3月末,用户数已突破90万户,累计发生财务交易超过2100万笔,交易金额超过2500亿元。

  文/鲁力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