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山洞厂房生产迫击炮、战防炮

2013年06月27日07:04    来源:重庆日报

  灰暗的山洞,破旧的房门,在江北郭家沱,第五十兵工厂遗址显得衰颓和寂寥。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迫击炮、战防炮、野炮的生产车间。像这样的兵工厂旧址,在重庆还有很多。

  “抗战结束后,没有了日机轰炸的威胁,各兵工厂的山洞车间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场所,时至今天,那些山洞车间大多停止使用。”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石丽敏说。

  日前,这片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入选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向人们吟唱着他们曾经的血与火之歌。

  战时的“中国工业之家”

  据悉,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包括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第十兵工厂、第二十四兵工厂、第二十五兵工厂、第一工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第二十九兵工厂)、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等七处旧址,分别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万盛经开区。

  “兵工生产是支持长期抗战的重要产业,八年抗战中的兵工生产是在川、滇、黔、湘、陕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但随着抗战的深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生产基地。”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表示,抗日战争的八年时间,重庆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类型最丰富的城市。飞机、各种大炮、手榴弹、步枪、轻机枪、炸药包……重庆兵工生产的武器,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统计是:抗战时期,重庆兵工承担了全国械弹三分之二的份额。那时的重庆,被誉为战时的“中国工业之家”,是中国最为重要、最为集中、大后方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

  “抗战生产洞”的光辉岁月

  抗战时期,重庆是日本轰炸的重点城市,而重庆各个兵工厂更是日本轰炸的重点目标。为了保存实力,不少兵工厂搬迁到岩洞里进行生产,又名为“抗战生产洞”。

  “在重庆抗战工业遗产中,抗战生产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各兵工厂削丘填谷、开山凿洞,因地制宜建立山洞厂房。”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石丽敏说,那时日本飞机对重庆不分白天黑夜地轰炸,到处都是火海废墟。但是在重庆的一些山洞里,仍旧是灯火通明,昼夜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重庆的兵工人才精英荟萃。如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的二十一厂厂长李承干、曾在法国高等兵工学校深造的陈修和、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博士周志宏……他们不舍昼夜地在重庆进行兵工研制、生产。

  一天24小时机器轰响,不分昼夜进行生产,武器弹药每天由长江上的小船,山路上的马帮,还有壮丁们的背篓,源源不断运往抗日前线。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感慨,这些生产洞对保存工业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日精神的见证。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