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昨天在上海交大开幕的环太平洋数学协会大会上,近千名数学家对一名未能与会的58岁中国数学家倍加关注,他就是上月在“孪生素数猜想”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张益唐。海内外专家在大会报告中认同,这一成就足以获得明年即将颁发的数学 “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但十分遗憾的是,张益唐早已超过了菲尔兹奖的年龄上限40岁。首获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是丘成桐,他于1982年33岁时摘得这项数学界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命名,1936年起每4年颁奖一次。根据设奖者遗愿,得奖者须在颁奖之年的元旦前未满40岁。由于诺贝尔奖一直未设数学奖,它也被视为数学“诺奖”。张益唐1978年考入北大数学系,1992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任讲师。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上海交大数学系主任金石教授介绍,张益唐学术经历富有传奇性,长期专注于数论领域的这道千年难题,不做其它课题,也不评职称,甚至曾在“赛百味”快餐店打工谋生。此次,他的素数论文发表于国际顶尖的 《数学年刊》,审稿委员会启动特殊程序,将以年为计的审稿期压缩为一个月。一位评审专家说,本来以为这个猜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也无人能解,现在有幸见到了成果。据了解,此前41岁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怀尔斯也因年龄问题错失菲尔兹奖,评奖委员会只能向他颁出特别奖。
金石认为,中国人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表的数学论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正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个数学大国,但离美、法等数学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在向‘数学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数学家更加需要关注世界前沿,具备国际视野,更加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推出更多原创成果,这样才能让菲尔兹奖对中国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表示,环太平洋数学协会大会首次登陆中国,标志着我国数学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得到世界认可。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