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解民忧,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让群众满意。”这是吴一心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践行的承诺。
永春县呈祥乡,海拔1000多米,交通不便,到县城办理摩托车牌照既花钱又费时。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消除安全隐患,时任永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的吴一心,每季度都带着民警,自带面包和水进山,挨村挨户为群众办理摩托车上牌手续,并对行驶证和驾驶证进行年检。这么做,他坚持了14年。有人对他不理解,他总是回答说:“我这样尽管辛苦一些,可老百姓的车辆有牌有证照,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也能得到有效赔偿,减少损失。”
到惠安县任交警大队长后,吴一心把这项便民措施带到惠安。
在惠安工作没多久,吴一心发现,盗窃摩托车警情占全县刑事案件的52%。为破解这一难题,最大限度地挽回群众损失,2007年起,吴一心和交警大队的干警们积极与当地较大的摩托车经销商协调,让他们在新车销售前先好办好牌照,省得群众多跑一次车管所。同时,交警大队直接给新上牌的摩托车免费安装防盗暗开关,这样买到手的摩托车不仅手续完备,而且有安全保障了。交警大队还在全县设立26个防盗暗开关免费安装点,提供便民服务。
这项服务措施推出后,全县摩托车被盗警情明显下降,群众亲切地称防盗暗开关为“一心锁”。
关心群众,善解民忧,不仅是对普通百姓,就是对在押人员这类特殊人群,吴一心也时时关怀。
2012年7月,惠安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工作重新分工,吴一心分管看守所、拘留所等7个单位。
分工会议刚结束,吴一心就找来监所管理的有关书籍。当晚,他接到县看守所所长报告,湖南籍在押人员周某突发心闷,心跳加快伴身体水肿,过去曾有此种死亡病例。吴一心当即赶往看守所,同时联系医院,可当地医院夜间值班医生不能离开岗位,他就组织民警将周某送到县医院抢救。因抢救及时,周某脱离了危险。
“在押人员也是人。”吴一心说,“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诉讼进程,更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忙活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他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让在押人员更好地就医看病的问题。
县看守所在山坳里,交通非常不便。吴一心多次与县医院、县中医院联系,协商在押人员就医事宜。
最终,吴一心代表看守所与两家医院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由看守所提供场地和部分医疗器械,两家医院轮流派主治医师到监所24小时值班。他还协调医院开通在押人员就医“绿色通道”。“一心牌”诊所就这样在看守所内成立了。
吴一心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点滴小事让老百姓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大爱。
“不行”大队长,九年未签一张人情免罚单
在群众心目中,吴一心比亲人更亲,有困难只要找一心,他总是不吝援手,热情相助;在同事眼里,吴一心更像大哥。
但在女儿吴雅茜和妻子洪军瑜的眼中,吴一心却不近人情,“不行”两个字,是她们从吴一心嘴上听到最多的词。
到惠安的第一天,吴一心就和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得插手工作上的事,不得替他人说情求情,不得收受他人礼物。
在邮储系统做临时工的吴雅茜,年底有推销印制贺卡的任务,她曾请求父亲把交警大队印制贺卡的业务交给她做。吴一心说:“不行。”
吴一心的大侄儿准备到惠安县城开一家汽车修理厂,专门承接交通事故车辆维修业务,征求吴一心意见,得到的回答也是:“不行。”
2011年春运期间,洪军瑜搭乘好朋友的车子去惠安看丈夫。车子驶入惠安时,因超速被拍,朋友拿着罚单上门,希望吴一心网开一面。
吴一心下班后,妻子把罚单放到他的手上:“我最好的姐妹收到你们大队的罚单了,是载我去的,你帮我销掉吧!”
“不行!”吴一心说,“我的权力是用来为群众服务的,不是用来做人情、搞关系的!”
“你堂堂交警大队长,这点小事算啥?不办也得办!”洪军瑜当时很生气。但她没想到,第二天,吴一心回家后把缴纳罚款的发票交给她,开玩笑地说:“请你给报销吧!”原来,吴一心自己掏钱交了罚款。
吴一心的做法,妻子不理解,但跟了他近十年的司机小黄却深深理解。他清楚地知道,吴一心在惠安担任交警大队大队长9年,从来就没有签过一张人情免罚单。有一次,小黄开私家车送小孩上学,因赶时间违章左转,同事让他找一心说一下,但小黄太了解一心为人处世的原则,还是自己交了罚款。
去年6月,吴雅茜大学毕业,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找到吴一心:“您只要将交警大队的有关业务交给我们做,您女儿的工作我们包了,而且待遇从优。”吴一心说:“不行。选择哪家保险公司,那是车主的自由。”
后来,一家银行的领导找上门,告诉吴一心,只要把交警大队的账户开在该银行,他的女儿就可以到该行工作。“不行。在哪家银行开户应由公安局党委会决定,还得考虑方便群众。”
吴一心一次又一次拒绝,女儿的工作一次又一次落空了。
“你为什么不能帮帮自己的女儿呢?”洪军瑜对吴一心抱怨。但每次,他总是回答:“你是警察的妻子,是老警察的妻子,你还不了解我吗?”每当听到这话,洪军瑜也就不再多言了。
吴一心鼓励女儿自力更生,从最基层做起,凭自己实力考试上岗。直到现在,吴雅茜还是邮储系统的临时工。“我没有怨恨,爸爸给予我的财富,不是钱,也不是帮我找到好的工作,而是他那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精神,对于职业、对群众的热爱和奉献。”吴雅茜说。
2012年12月30日,年仅49岁的吴一心,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他热爱的岗位上。
吴一心匆匆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群众的心中。
当灵车载着他的骨灰从泉州返回老家南安,群众驾驶50多部私家车自发集结,按闽南风俗系上红丝带,打开双闪灯,送了一程又一程……(记者 刘益清 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