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时事报告》

专访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建设“四品”佛山

◎向继贵
2013年06月24日14: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广东佛山,早在明清时期就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数百年后的今天,佛山市以全国地级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成绩,依然站在时代前沿。

  了解佛山,祖庙和南风古灶颇具代表性。佛山祖庙,供奉道教水神北帝,民间相信神灵能保佑他们在水路交通中顺利平安,这成为古代佛山人冒险外出追求成功的力量源泉。南风古灶则以500年不曾熄灭的窑火,昭示着“石湾瓦,甲天下”的坚韧与辉煌。水与火两大对立元素在佛山千百年相生共存,寓示着佛山文化中独有的兼容与开放,正如佛山既能出一代文豪大儒康有为,又能有威名赫赫的武林高手黄飞鸿。这为解释佛山为何经久不衰提供了一种视角。

  也正是这种文化的孕育,如今的佛山率先在“珠三角”实施组团式城市发展,演绎出“人·城市·产业”和谐共生的精彩实践。仓廪实的佛山下一步将在何处发力?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之际,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接受本刊专访,畅谈“四品”佛山建设。

李贻伟书记(右)接受《时事报告》记者专访。

以系统设计改善城市品质

  时事报告:李书记,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广东省内兄弟城市相比,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李贻伟:在广东的地级城市中,市区一般由一个市辖区或几个连片的市辖区构成。但佛山的市区构成相对特殊,除市委、市政府驻地禅城区外,佛山下辖的其余4区均为2002年底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来代管的县级市整合而来,由此形成了组团式、散点式城市结构。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建成区呈散点式分布,各建成区之间城乡交错,从一片建成区到另一片建成区,往往会途经较长距离的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带。这种特殊的城市构成,在全国也很少。我认为,一个区的文明不能代表佛山全市的文明,因此,佛山一开始就坚持“五区同创”,我们以这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自觉要求“全身体检”,从而改善佛山品质,促进全市城区和农村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

  时事报告:佛山市改善城市品质的理念和举措有哪些?

  李贻伟:城市品质主要体现在城市外观形象即硬件环境上。应该说,大家都非常重视这方面工作,现在国内很多城市,俨然是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改善城市品质,我认为应重视系统的考量和设计。比如,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人横穿马路的问题,一方面要在设施建设上更人性化,使大家愿意遵守规则,如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架设人行天桥,架了桥还不行,还应装上电梯,不然大热天行人也不愿意爬天桥;另一方面要在提升市民素质上下工夫。文明的保持是需要成本的,城市建设要算大账,建设成本虽然提高了,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整体效率还是提高了。

  在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后,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的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后,决定全面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同步实施。我们计划这三年里总投资约1115亿元,全力推进中心组团提升、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产业新城、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等六大工程共103个城市升级项目。也就是说,我们平均每月约投资31个亿来升级城市,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