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时事报告》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其启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 芮明杰
2013年06月19日11: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应该看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虽然进行了“去工业化”,但是目前从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品牌、环保要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欧洲这些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仍然是最强劲的,一批重要的制造业依然给欧盟经济带来重要经济支持,如商用飞机、汽车、智能设备制造业等获得的附加值也是全球最高的。另外,欧盟掌握着接近50%的全球工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规则,这些因素都是欧洲“再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如果欧洲在未来若干年切实制定并执行“再工业化”战略,那么其工业优势地位势必得以巩固和加强。

  我国制造业升级是王道

  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这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发达国家可能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依然成为被控制者。这一次的“再工业化”将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基础之上,发达国家的信息渠道通畅、分销网络广泛合理,市场环境好、交易便捷,而且发达国家民众总体富裕,更具备个性化消费的条件。这就为他们成为21世纪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领先者、控制者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未来进入我国高端消费市场创造了先机。

  受制造业回流、劳动力成本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原有的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出口制造业和加工贸易有可能衰落。因此,中国要成为未来的工业强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使这些产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更应着眼长远,瞄准能够引领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

(2013年06期)

《时事报告》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