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记者采访新闻当事人、相关编辑记者和专家

求证:“北京6000房主每人300套房”系误读

记者  沈小根  余荣华

2013年06月18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有网帖称“据知名VC(风险投资)人士查立爆料:北京有6000房主手握300套房,这在中国任何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中都找不到。按每套房300万元计算,总值达5.4万亿元人民币。”传言一出,在社会引发巨大争议。传言究竟源自何处?是否属实?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新闻当事人查立、相关编辑记者和专家。

当事人认为观点被误读

查立称“五六千房东”是指房屋中介非业主;“300套”实为房屋隔出的“300间”,而且中介房源具有重复性

“这条网络谣言,完全扭曲了我的观点。除了6月16日晚一网站记者给我微博私信询问,此外没有一家媒体就此事采访过我。”当事人、上海起点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查立气愤地向记者表示。

据查立介绍,他的相关言论不是专门针对北京房市的“爆料”,而是网文对他一篇访谈文章的“断章取义”。在5月27日经济观察报刊载的《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里,查立表示,“在北京至少有五六千个手里有300套房的房东,这在中国任何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中都找不到。”随后,一些媒体、网友按每套房300万元,算出这些房屋价值5.4万亿元。

对于“6000个手里有300套房的房东”这一说法,查立强调,网络传言对持有房屋的对象、持有房屋的数量理解全部有误。

查立表示,他所说的“五六千人”,不是指拥有房屋产权的房主数量,而是指拥有待租房源的房屋中介。这个数字并非源自研究报告,而是根据自己与北京地区创业者的交流结果作的判断。

查立表示,目前城市都有空置房屋,既有出于炒房目的的集体购房,也有家庭空置住房,房主会委托熟人或中介打理租赁物业,这些房屋中介无疑蕴含着商机。但他列举的这桩北京租屋案例,却遭网络误读。

针对传闻中的“300套”说法,查立承认,该说法的确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由于租出的房屋常被隔成单间分租,他的本意是中介手头有300间房,而非300套。为此,他专门在自己的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发文解释,“(我)说过‘北京有几千个手里有300间房的中介业主’,为防误读,特此解释: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按30平方米/间分割出租,就是4套(间)房!”

查立介绍,他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等地,接触了20余家专为房屋中介提供服务的创业者。他了解到,房主往往将待租房源挂在多家不同中介,也就是说,持有300间待租房屋的中介手中的房源,也具有高度的重复性。记者登陆几家大型房屋中介网站也看到,一房多挂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这印证了查立的说法。

尽管查立本人已辟谣,但原先的网帖依然转发不断。

原文记者称文意被扭曲

专家认为专业记者应“文责自负”;网络标题党断章取义扭曲传播,不少微博认证媒体转发推波助澜

6月14日凌晨,查立收到朋友转来的邮件,才发现自己已成传闻“爆料人”。“所谓爆料应该是主动提供,我什么时候爆过?”查立非常无奈,而“资深VC从业人士”这个身份,反而给这则网络传言的真实性增添了砝码。

记者随后联系到《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一文作者——经济观察报记者沈建缘。据了解,文章虽署名为查立,但为记者采访整理。

“我的报道通篇在讲互联网投资,查立举的例子,根本不是网上表达的意思。”对于文章被截取几十个字变为“热点新闻”,沈建缘也表示失望。

查立告诉记者,《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一文为口述实录,“其中涉及房子的‘套’,实为口语说法。出于尊重记者我并未提出审稿要求。如果把‘套’改成‘间’,‘房东’明确为‘中介’,也许不会有这样的误解。”查立说。

记者联系转发该网帖超2000次的一家媒体认证微博账号,该微博负责人表示,由于采访不到查立,微博部分内容摘自经济观察报的文章,他们核过原文并且做了截图。

对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直言不讳,尽管经济观察报这篇2500余字的文章里,只有两句被网络截取传播,的确属于“断章取义”,但对原稿造成误解的说法,媒体负有责任。“记者不应只是有闻必录。具有业界公信力的专业财经媒体,应谨慎核实文章中的数据和事实,尤其是口述型采访,更容易出错。”

有媒介人士透露,只要仔细看看这则传言的日期和内容,就不难看出门道。《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一文于5月底刊出,当时只是专业财经网站和频道转载,但网络传言突然在6月中旬疯传,不仅翻出半个月前的旧闻,制作的标题多与另一则网络热点传言——“刘志军拥有300套房”有关。

“这条网络新闻采用了标题党的一贯操作手法——联系热点击中公众神经,抓住社会心理博取公众眼球。”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涛甫分析。

而此次事件中,一些微博实名认证用户和媒体纷纷转载相关消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一家网站回复核过原文出处,记者给一些转发过万的认证用户发去私信,截至发稿时为止,无一人回应此事。

张志安说,“大众的社会心理就是,当信息不透明,宁可信其有。权威部门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是应对这种网络谣言的最佳方式。”记者多次联系北京市住建委,截至记者发稿前,其仍未对此传言作出回应。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8日 04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