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福建永安用政府信用担保商业银行放贷

蹲点·沉下去,观察中国:让林权证的成色更足

记者  赵  鹏 

2013年06月17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理论上来说,有了林权证,林地就可抵押贷款及流转。然而,即使是走在全国林改前列的福建永安,凭林权证贷款也遭遇了一系列难题。

为此,代表当地政府的永安国投与国开行共同探索出了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林权证贷款平台,既让林农成功贷款,又把银行风险降到最低。

又瘦又小,鼻梁上架着副眼镜的李谋煌是福建永安“第一批拿到林权证、办合作林场、申请贷款的林农”。但现在,除了林农的身份,“我还是一家竹木加工企业的老板。”2005年,凭借一张只有200亩林地的林权证,李谋煌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长达7年且利率极低的20万元贷款。有了资金,再加上辛勤劳作,李谋煌的林场发展很快,他的竹木加工企业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万元。

李谋煌是林权证贷款平台建设的受益者。在永安,像他一样享受到贷款的林农还有很多。然而,这一切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尴尬:银行不愿意给林权证贷款

化解:建立政府信用再捆绑林农个人信用

永安的集体林权改革在全国走在前列。早在2000年,永安林改便已从“地下”转为“地上”。2003年得到省里的公开肯定后,永安市政府就开始为全市林农颁发林权证,到2004年时,当地拥有全国性林权证的林农已达70%以上。市委、市政府向林农承诺,可以凭林权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可没想到,当地没有一家银行肯凭林权证发放贷款。“从银行角度来看,不给林权证放贷理由其实也很充足。”永安市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董事长沈华峰说,银行贷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林地价值怎么估算;二是贷款收益周期太长,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三是万一出了贷款风险,银行怎么处置。这三道难题解不开,银行不会放贷。

作为当地政府国有的投融资机构,永安市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是最早参与林权证贷款制度设计的单位。“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两全之策,一方面让林农能凭证抵押贷款,另一方面让银行风险降到最低。这不仅需要政府对政策进行重新设计,也同样需要银行进行制度配套。”沈华峰说。

最初,沈华峰代表政府找了不少银行,都吃了“闭门羹”。而后在福建省林业厅的协调下,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主动找上了门。“说白了这三道难题的关键,还是市场信用问题。”国开行永安项目负责人王辛告诉记者,“我们的思路是与其纠缠如何建立市场信用,不如先做政府信用。” 

2004年开始,国开行与代表政府的永安国投在林权证贷款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搭建林权证贷款平台,双方在价值评估、贷款方式以及规避风险等方面有很明确的规定。评估部分由国投牵头市财政局、林业、经贸等多个相关部门组成评议委员会,负责对申请贷款的林农进行林场价值评估,必须要2/3以上委员同意评估结果;贷款部分由国开行先授信给国投,再由国投转而贷款给林农,即所谓的“批发式贷款”,由此解决国开行没有网点的麻烦;风险部分则由国投自身所拥有的政府资产为抵押,承担全部林农向国开行贷款的责任风险。

不仅如此,永安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风险准备金”,每年财政出200万元,作为政府信用和林农的信用违约风险金。而要申请贷款的林农也必须首先加入当地的林农信用协会,而协会则定期对实际用款人实行社会公示。“这就仿佛一驾双辕的‘信用马车’,一头套住了政府,一头套住了林农。”市林业局副局长黎禄松说。

“‘讲政策’不等于不讲‘市场规则’,市政府和市国投代替林农,揽走了我们所有贷款风险,甚至包括具体操作成本,这样的尝试当然值得一试。”王辛说,“做政府信用建设,也恰恰是我们国开行的重要特色。”

意义:能贷款的林权证才有含金量

效果:2012年,永安林业总产值比2004年翻两番

如果只是一纸凭证,至多能够明晰产权,对林场的经营不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而一旦能从银行贷到款,林权证就有了含金量,对林农的意义不言而喻。

李谋煌脑子活、心眼多,凭着以前在乡镇企业的工作经历,2004年他一拿到林权证就左联右合,不到半年就成立起一家有76户林农以林入股、面积达1.6万亩的虎山合作林场,统一营造、管护、采伐、经销。2005年,拿到了20万元贷款后,他将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林地竹山深耕厚植、开山辟道,挖深坑、下基肥,反正把林、竹当自家宝贝一样呵护”。手攥“含金”林权证、脚踏“自家”竹山林,像李谋煌这样的林场主积极性大大提高。

制度设计顺畅,它给林业经济带来的巨大活力让人无法想象。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的福建,林改前全省林地每亩平均林木蓄积量不足3立方米,平均每亩每年生长量只有0.3—0.7立方米,不及发达国家的1/5;如今,永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亩均超过5.6立方米;竹林100万亩,人均全省第一。2004年后,年新增更新造林都在8万亩以上,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全市胶合板实际产量约9万立方米,比2004年约3万立方米增了两倍。2012年永安林业总产值达到96.5 亿元,比2004年的20.39亿元翻了两番还多。

为林权证“注金”后,不仅让“绿色银行”变成真正的“生金银行”,更关键的是,这也让其他商业银行找到了另外一条林农贷款之路——既然有了国开行在前面“顶”着,当地农信社迅速推出了一不要评估、二不要担保抵押的小额贴息贷款。要求就是必须要是信用协会成员且联户联保,个人1万—2万元;联户小组内不超过30万元;2010年,当地邮储银行也跟着推出了“好借好还”林权抵押贷款项目,凭着经过国开行认可过的林权证评估报告等证件即可申请贷款,贷款最高金额达100万元,期限为1至60个月……

李谋煌此后的贷款,有两笔来自国开行共500万元,也有来自农信社、民生银行以及当地的村镇银行,而贷款用途也越来越多元化,从植林种竹到开办企业固定投资、再到技改增加生产线。“如果没有银行贷的钱,林场也不会发展得像今天这么好。”李谋煌说。

数据显示,2004年以前,永安市各金融机构涉林企业贷款约5亿元,其中4亿集中在当地5家大型林企身上,农户个人贷款覆盖面不足200家、余额不足5000万元;而自从国开行率先贷款以来,国开行已累计向普通林农发放贷款6.51亿元,还有包括中、农、工、建、农信、邮储等多达10家商业银行参与了永安市林权证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

隐忧:林权证的含金量会不会减值

对策:完善林业要素市场,设立信用评价机制

在福建,全省58个县市中有30个县市财政被称为“林业财政”。2012年,福建省共发放各类林业贷款124.3亿元,林权证抵押贷款仅11.8亿元,只占不到10%,而其中永安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意味着,在福建其他县市,林权证贷款依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那么,国开行“永安模式”为林权证注入的“含金量”会不会有一天失去成色呢?

“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隐忧。”长期跟踪永安林贷情况的王辛说,一是缺林业工程建设监管机制。款贷下去了,但营林的具体进度、工艺、质量都难以核量。二缺系统性风险补偿机制。尤其是自然灾害对林业的伤害,难以补偿。

也正因此,早在设计贷款制度之初,国开行到永安市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先与当地政府一道着手建立和完善全国首家林业要素市场,特别是创建了永安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活立木交易市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林木资产市场流转机制。“既然林地价值无法估量,那就让林竹产品的市场价值,成为衡量林权证贷款‘成色’的天平。”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前,永安市林业用地租金每年每亩约5元,而现在每年每亩增值到25元以上;用材林活立木每立方米蓄积交易平均价从不足300元涨到不低于550元;每根毛竹也从20多元增值到70多元。目前全市共完成林权流转交易面积33.07万亩,交易金额3.2亿元。同时从2009年起,福建省级财政预算年度安排5000万元用于全省现有全部用材林向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投保火灾险。

保证“成色”第二招,就是国开行严格的信用体系建设。除了政府信用外,国开行还对林业信用协会中的每个会员企业要求必须缴纳入会费,贷款企业必须缴纳“贷款风险互保金”(贷款额的20%)。同时,林农申请贷款时还必须经过信用状况的社会调查,不仅要经过贷款评议委员会、信用协会等方面的信用评价,国开行还引入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乡镇政府、基层林业站参与评价,评价结果则要向社会公示。也正因此,从2004年以来,国开行永安林权证贷款,至今没有一笔坏账。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15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