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中华儿女》

马剑霞 扎根山村学校的索玛花

本刊记者 董颖
2013年06月13日20: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个28岁的朝气蓬勃的彝族女孩、一个在大山深处从教9年的最普通的女教师,诠释了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

从18岁到28岁,将近10年的时间,一个美丽的“80后”彝族姑娘,放弃了多次可以走出大山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不通路的地方,坚守在上山需要手脚并用攀爬五六个小时的学校里,坚守在经常停水停电教室漏风又漏雨的环境里……10年的时间,她挽救了一个将要消失的学校,圆了一茬又一茬孩子的上学梦,她结束了大坪子乡中心校没有毕业生的历史……并且,她继续坚持着,为这所学校和学校里的孩子们努力和争取着。

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凉山最美的山村女教师”的马剑霞。

用“最美……”来形容一个人,似乎已经显得有些俗套,但是当你走进马剑霞,了解了她的故事,你会深深地感到,她的外表、内心,以及对山村孩子那深深的爱与责任感,都称得上这“最美”二字。

十年坚守

“听说马剑霞说话是不算数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说。

“是吗?我不觉得自己是这样。”四川省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校长马剑霞回答说。

“你刚到大坪子乡中心校的时候就说要走,可是你在这里坚守了近10年都没有走,而且还放弃了多次调动的机会,你确实是说话没有算数!是什么原因让你留在大坪子乡中心校?”撒贝宁继续问。

“我第一次到大坪子乡中心校的时候,特别失望,当我看到孩子们直勾勾的眼神时,看到他们渴求把我留下的眼神时,我选择了留下。”马剑霞坦然。

这是2012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教师节晚会上撒贝宁采访马剑霞的一段对话。晚会现场,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师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及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2003年,18岁的马剑霞参加雷波县教师招聘考试,被录取为小学教师,分配到了大坪子乡中心校工作。大坪子乡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那里,山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那里,环境险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第一次去报到,父亲陪伴马剑霞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攀援了4个多小时才“爬”到。俯首看,悬崖下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抬头望,高耸入云的大山看着都眼晕。邂逅的同路村民告诉她:“你要格外小心,手要攀紧,脚要踏稳,眼睛要注意山上的飞石。这一路曾多次发生过村民和牛羊一起摔下悬崖的情况。”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让马剑霞心惊胆颤、神思恍惚;汗水湿透了衣背,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精神几乎崩溃。但性格坚强的她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到学校,不要让学校的老师们担心。”

当蓬头垢面的马剑霞第一眼见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时,终于大声地哭喊出了“我要回家”!乡中心校条件异常艰苦,全校只有1至4年级,4名教师,40多个学生。

校长多次劝说她休息几天,多看看环境,多接触一下学生,然后你再决定去留。父亲也耐心地劝她:“孩子,找份工作不容易,你一定要坚持下来,好好工作,只有你把工作干好的情况下,才会改变你的环境。”

几天后,马剑霞告诉校长:“我实在不忍心走,这里太需要老师了。再说,我也不能动摇你的‘军心’呀。”就这样,马剑霞留了下来。

学校没有教师住房,老师住在乡政府的房子里,两个男教师住一间,两个女教师住一间,既是寝室,又是办公室。虽然有电有水,但常常不是停水就是停电;教师们自己煮饭吃,蔬菜要到上田坝集市购买,再请彝族同胞的马驮到学校;每到下午常常山风肆虐,吹得房顶的瓦片四处乱飞;到了冬天,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水管需要用火烤半天才能流出一点点水来。

“一开始也动摇过。可是,看到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我实在不忍心丢下他们,这里太需要老师了!”就这样,马剑霞老师坚持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近10年。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国共青团新闻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