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防空警报拉响时, 我们该怎么办?

2013年06月05日04:45    来源:重庆日报

  日常准备:家中常备应急包

  远程空中打击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手段,空袭与反空袭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居安思危,当空袭突临,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呢?

  市民防办专家建议,应从三方面做好预防。

  首先是在知识的准备上,要学习防空知识和战时管理的有关规定,学习个人防护和自救互救技能,参加疏散、掩蔽演练。

  其次,要做好心理准备。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要注意收听、收看我方广播电台、电视和人民防空部门发布的信息,不听小道消息、不信谣、不传谣。

  同时,要做好物资准备。家庭可日常存贮干粮、饮用水和必要的衣物,准备好应急包。应急包可根据个人需要放置各类物品,如身份证等证件,饼干、瓶装饮用水等食品,毛巾、纱布、急救药品等救护工具,还有收音机、市区地图等等。

  警报拉响后:紧急避险

  防空警报一般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表示空袭即将来临。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声音较预先警报急促,表示空袭马上就要发生。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表示敌人一个波次的空袭已经结束。

  另外还有一种灾情警报,鸣3秒,停3秒,反复30遍为一个周期,声音更为急促。

  听到预先警报拉响,家庭成员应分工行动,密封食品、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熄灭炉火、关闭燃气、关闭水源和门窗等。背起应急包,扶老携幼,快速进入防空地下室掩蔽,所有动作应在10分钟内完成。

  听到空袭警报时,进入防空地下室内的人员,应关闭防护密闭门,听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掩蔽纪律。来不及进入防空地下室的人员应就近分散到矮墙、花坛、涵洞、墙角等掩蔽,或用头盔、被子、塑料盆、木板等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室内人员要避开玻璃窗、高大书架、衣柜及吊挂物品等。室外人员要避开高大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远离易燃易爆物存放区。

  听到解除警报拉响,人员可有序离开防空地下室,并配合群众防空组织开展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火灾;协助维持治安、消除潜在危险、修复通信设施等,开展消除空袭后果的抢救抢修工作。

  灾情警报拉响后,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组织要按照应急预案,对市民进行疏散。市民要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尽快疏散到指定的安全位置。

  相关链接

  空袭案例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作战被广泛采用。1914年8月30日,德国空军空袭了巴黎;同年12月21日、25日又分别空袭了杜夫尔和伦敦。在整个一次大战期间,空袭中共投掷5万多吨弹药。其中,德国空袭伦敦达110多次,炸死炸伤4000余人。

  2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38天的空袭占了整个42天战争时间的90%以上。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历时78天,完全是空袭作战。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