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进一步提高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013年06月03日09:10    来源:福建日报

  千树根为本,万事民为先。在今年的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施政中的突出主题;一项项关乎民生的切实之举,正在各地加紧实施;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正陆续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

  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时下,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向往在增强,对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期盼在提高。举凡就业收入、医疗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等等,都是当前民生领域老百姓关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张张“民生考卷”,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宗旨观念、智慧才干和执政能力,要求我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的愿望迫切,可以理解,更应该重视,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实力还不强,底子还不厚,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密切相关。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解决问题需要一定时间。民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不可能一直保持前些年那样的高位增长,财政增收也可能呈现逐步放缓趋势,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刚性支出却在逐年增加。正因如此,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民生工作同样也要做到“稳中求进”。特别要把握好轻重缓急的“度”,处理好当前可承受和未来可持续的关系,既要恪守职责、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脱离实际,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承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工作的关键处,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一些地方为群众办实事热情不小,投入不少,但老百姓却没有什么感受,甚至还不买账,产生诸多不满。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领导干部的做法与群众的想法没有很好地衔接上。做民生工作一定要注意把“政府想干”和“群众想要”很好地统一起来,准确把握好群众的需求所在,把满足群众的真实需要作为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的出发点,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尊重群众意愿,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也有助于凝心聚力、赢得支持。当民生大计与群众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交汇时,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民生的用心和责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唯有毫不松懈,久久为功,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党和政府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才能一步一步实现。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