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是群众用尖锐的语言对党员干部进行批评。现在群众思想活跃,民主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环保意识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发出怨言,乃至拍砖,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大惊小怪,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对待。
人民是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都不能“神经衰弱”,一听到尖锐批评,就对讲真话的人、敢于批评的人打击压制。有人有所不满,说两句过激的话,不是反对共产党,而是反对“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我们从这种“反对”中得到启发,促使我们改正政策和工作上的毛病,岂不很好吗?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党员干部,都应当有这样的胸襟。
从“拍砖”的原因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要区别对待。一种是,自己亲身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有气,就通过“拍砖”发泄情绪,博取社会同情,争取舆论支持,迫使有关人改变对他的处置。遇到这种情况,要向毛泽东学习,宽宏对待。第二种情况,“拍砖”不是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是为别人“打抱不平”。对这种情况不能认为是“管闲事”,置之不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法律公正处理。如果不认真对待,听之任之,就有可能闹成群体事件。第三种情况是,利用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材料加以炒作,以求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情况,要用铁的事实使不明真相的人心里有底,不盲目跟随别人起哄;对想炒作、想闹事的人要釜底抽薪。
我们要认真对待“拍砖”中包含的批评意见,同时也要看到有些“拍砖”使用的语言不够文明,批评的场合、程序也不妥当。所以,既不能因为它实质上是批评,就不注意“拍砖”形式的某些不妥和缺陷,就忽视或放弃我们的责任,不注意帮助群众学会用理性方式表达诉求,引导群众尽量用文明语言,按照组织原则,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批评。当然,更不能因为“拍砖”有不妥和缺陷,就对群众过多、过重地指责或压制。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执政党如果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是非常危险的!
正确对待“拍砖”,决不能满足于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拍砖”,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牢固基础。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和其他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在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的同时,要切实照顾少数人的利益,尽最大努力使人人满意。如果人人满意了,没有不顺心、不合意的事了,“拍砖”的事也就不会发生了。(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