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0日05:09 来源:重庆日报
强技能,汽修专业学生实作
新校区园校互动全新办学模式
“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才。”在重庆市创业明星、江北区党代表、江北区创新创业导师、艺才技工学校校长王勇看来,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树立多元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年前,艺才技工学校呱呱坠地,50多人的校园经历了发展的艰辛与不易。
十二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社会和百姓拍手称赞:在册学生3280人,130名教职工,年培训各类人员4000人,连续4年被评为重庆市技工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技工学校,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定点学校”……在跨越发展中,艺才学校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精”于艺
磨练专业技艺 走稳成长脚步
“特色专业彰显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显现学校品牌。”办学之初,艺才技工学校就立意高远,决定走出一条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审时度势,从高处着眼。学校凭借地处重庆港城工业园区内,紧邻重庆保税港区、两江新区,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的先天优势,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2004年,增设如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增设数控技术、工商管理等8类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2008年,增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护理员……专业随市场需要变,让艺才学校紧紧抓住了培养合格人才的命脉。
目前,学校已打造出机械、建筑、IT、电子、汽车、商务、会计、婚庆、服装、美容化妆、护理等特色专业,形成中职9个主干专业,成教大专、本科5个主干专业。
如果说优化专业设置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改革则是学校内涵发展又一动力。
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学校以专业五年规划为抓手,强化项目引导,模块化教育,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进“自主型”课堂的教学改革,设计满足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环境,将企业车间引进学校,将教室搬到车间。
以“应用”为宗旨,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学校坚持“实用”的原则,教学计划一年一小调、三年一大调,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教学方
法和手段上,坚持因材施教,运用情景教学、启发教学等激发学生主动性。
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还向企业“引智借脑”,先后与海尔、中集、格力等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加强汽车、电子、机械等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形成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局面。
“博”于艺
探索多元办学 打造复合人才
“我是格力班的一员了哦。以后将去格力上班,听老师说我的学长实习第一个月就领到4000多元的工资呢……”刚刚进入学校的王艳高兴地向妈妈报喜。
在艺才,已实现100%的就业率,并保持较高的就业稳定率,往届毕业生除升入高等学院深造的以外,全部被世界500强海尔、广达、格力等大型知名企业录用。
“入学即就业”,这是学校校企联合“订单”办学绽放的教学硕果。事实上,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实行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学校与重庆工商大学合作成立大专、本科教学部,与海尔、中集、格力等多家知名大型企业达成协议为其定向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
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开展多形式的校企联合办学,合作企业由2003年的8家到现在的86家。学校与重庆港城工业园区联合成立园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为其入驻企业海尔、武钢、平伟等5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去年,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学校干脆搬进港城工业园区D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一次突发事件再次验证了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2012年,因为企业临时增加订单任务,艺才技校两次向港城工业园重点企业海尔、敬明电器派出300多名学生顶岗救急,学生的表现得到企业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学校相继荣获“重庆市办学先进单位”、“重庆市信产企业人力资源保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个称号,在企业、社会产生良好口碑。
“成”于艺
拓宽就业之路 服务社会助力经济
从2001年成立至今,学校已为港城园区及区外相关企业输送各类技术人员3.8万人。仅2012年,艺才技工学校就为信息产业基地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六大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1400名合格的技术人才,为江北区重点企业海尔、长安等输送了2100名技能人才。
艺才技工,践行着一所市级重点技工学校肩负的责任。
教育服务民生,为统筹城乡助力。学校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三者并举。学校还作为重庆市再就业培训基地、江北区劳动预备制培训机构、港城工业园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为政府“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加艺才学校培训班,为今后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艺才学校的创业培训案例丰富,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学校已帮助800多人当上微型企业小老板,带动了6000多人就业,他们对学校充满感恩。
作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人才培养定点学校”,王勇表示,学校将永远跟党走,办对社会负责任的学校,将学校建设成为政校合作、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的示范性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链接
有德有才 人人走向成功
在艺才学校,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校长主动向学生打招呼、问好,大部分的学生,校长都能喊出他们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特长、优缺点都心中有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王勇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专业上“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做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快德育工作向各方面的渗透,使德育工作从课堂、寝室走向实训车间和实习单位,从校园走向社会。例如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积极主动和兄弟院校做好社团联谊活动;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形成社会、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之花,在艺才学校绚烂绽放,滋润着每一个学生成功、自信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文/胡忠英 谭茭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