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9日05:39 来源:重庆日报
王伦生前照。(资料图片)
“要不是王主任半夜联系医生,真不知老婆早产怎么办?我们家一辈子都要念他的好。”虽然渝北区沙坪村村委会主任王伦因肝病去世已两个多月,5月24日记者采访时,村里仍弥漫着悲伤的气氛。每个熟悉他的人,都不相信他们亲切地称呼为“胖子”村主任的他,竟会遽然离去。
十年没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夜
妻子苏兴丽至今觉得丈夫还在身边:“出门我都下意识喊‘胖子’,然后才想起他走了……”
事实上,自打2003年五村合并为沙坪村,王伦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后,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节假日更是长期值班。
沙坪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属机场控制区,为了防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发生事故,每年农历腊月三十,所有村干部都要巡防到凌晨一两点,等大家放完鞭炮后才能回家。
村干部王凤琴说,那是大家最难熬的时候:“一年忙到头,还不能陪全家老小看春晚守岁。”
值班结束,王伦会开车将干部一个个送回去,最后才回自己家。
“这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和我们一起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苏兴丽说。
2011年9月的一天,王伦早上出门跟妻子说,中午想吃点好的。苏兴丽赶着做了他爱吃的回锅肉,但等到中午1点过了,王伦没有回来,打手机不接,办公室也没人。
快到下午4点,全身沾满灰、脸黑得像包公的王伦才回来,进门就喊:“二妹,给我打点水洗一下。刚才26社一块林子起火了,幸好我喊得早,20多人才把火打熄。”
看到丈夫裤腿烧了几个洞,手上烫起一排燎泡,苏兴丽既心疼又生气:“都不晓得好多次救火受伤了,你身体又不舒服,还恁个不顾惜自己。”
“二妹,我是村主任,不冲在前面,其他群众能跟着上吗?”王伦一番话让妻子无言以对。
机场扩建拆迁:他冲在第一线
渝北区两路街道综合科科长张余玲是驻村干部,2010年10月她下村第一天,正好遇上村委会换届选举。
“王伦头发花白、体态敦实、不善言辞,我以为起码是50多岁的老同志。看简历才发现他竟是‘70后’。”张余玲吃惊之余一打听,得知王伦早年患过肝炎,因为服用药物头发白得早,体型偏胖。
“虽说王伦身体不好,可他从没懈怠过工作。”张余玲说。2011年底,江北机场四期扩建项目启动,沙坪村作为工程主要实施地,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近2000亩土地征地拆迁工作,“大家都知道拆迁是‘天下第一难’,而王伦总冲在第一线。”
2012年5月的一个傍晚,张余玲得知拆迁现场有群众聚集。等她赶到,近百村民已将路堵得严严实实。
“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围在喧闹的人群中,正大声跟带头村民说着什么。宽大的T恤被汗湿透,紧贴在后背上,脚下一双沾满烂泥的鞋——王伦又先到了!”张余玲回忆道。
原来,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的重型卡车频频经过沙坪场镇,压坏了路面,还造成排水沟堵塞,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施工方却没及时表态,导致愤怒的村民集体拦路抗议。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王伦扯着嘶哑的嗓子对越聚越多的人群喊:“大家都回去,我保证一个月内给你们满意的答复!”
“要是我们不满意呢?”带头村民问。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清楚,我说话算话!”王伦说得斩钉截铁,人群开始慢慢散去。
半个月后,村民发现,一条排水通畅、路面平坦的道路建好了。不仅如此,施工方还修建了一条专用施工道,供重型货车通行。
“王伦从不许空头支票。”张余玲感叹,难怪当年选举,没说一句豪言壮语的王伦获得近九成赞成票,高票连任村委会主任。
认理不认亲的村主任
2011年夏天,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到沙坪村查看山坪塘整治进度,其中有一口正好是王伦大姐家的。
王伦在家排行老四,大姐从小最疼这个幺弟,两人感情非常深。但王伦检查起来没一点含糊,从塘底逐一看起,发现大姐为了省钱,没有把塘底内坎打掉重建,只做了简单的填缝修整。
“姐,你这口塘必须重修!”王伦给大姐下了“返修令”,大姐脸涨得通红,咬着嘴唇别过头去。
“你晓得,这个塘要蓄水等到天干时用,要是漏水就完全没用了。”王伦语气虽然有了缓和,但态度却毫不含糊。
在场的张余玲说,后来大姐自掏腰包重做了内坎,可因为这事,姐弟俩差不多一个月没说话。
“他历来认理不认亲。”苏兴丽记得有年大旱,村上给村民发救济粮,其他家有,他们家却没有。苏兴丽对丈夫抱怨,王伦好声好气地说:“二妹,其实每个人分不到好多。有人比我们困难,就多分点给他们嘛。”
从去年起,王伦就长期肝区不适,大家劝他抓紧去医院检查,他总说等忙完了再去,就这样一拖再拖。今年2月25日,病情转重的王伦被送进重医附二院,确诊为肝病综合症,医院当场下了病危通知书。
2月28日,王凤琴和几个同事到医院去看他,脸色蜡黄的王伦喘着气嘱咐:“机场新一轮征地任务重,群众工作一定要做好哟。我现在回来不到,拜托你们了。”
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后一次安排工作。3天后,年仅41岁的王伦永远离开了他牵挂的沙坪村和村民们。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