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8日11:50 来源:内蒙古日报
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月余,但对热爱读书的人们来说,阅读热情并未减退。关于阅读,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更说明了读书之于人类的意义。新时期,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渠道、阅读载体、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浅阅读”、“泛阅读”、“微阅读”等相伴而生。关于“读书的人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人们更应该用有限的时间读些什么?”等内容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
读书的人真的少了吗?“蹭书族”折射数字时代的阅读选择,书籍的购买渠道、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书店销售的书籍多少已经难以衡量人们阅读的实际状况了
在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等大型图书卖场,每逢周六日,总有一群“蹭书族”,他们从书架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寻一个角落,一坐一上午。书店对这些读者采取了默许的态度。默许,算是对读者的鼓励。
在这种鼓励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市各个书店的经营者近年来都在慨叹的问题:书不好卖了。他们的感慨与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悄然契合:2012年,我国纸质图书阅读量仅比2011年增长不到0.04本,人均为4.39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和美国的7本。与我国每年近40万种的出书品种相比,国民的图书阅读量显得格外低。
那么,书店的书为什么不好卖?采访中获得的一些情况或许能做出一些解释。
做生意的张女士说:“看电视比读书方便,这也算是一种阅读吧?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欢读书,可是上中学的孩子每天作业、考试都应付不完,根本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赵先生是个书迷,家中购买的书籍已经有5000多册了。但是近年来他购书少了。“市场上的书太多,很难选择,有些书看上去很美,买回家仔细一读却让人大失所望,不但内容无味,甚至出现错字、错段。”对书籍很认真的赵先生有些烦恼:“图书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
看来,没有时间看书、图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选择等,都是书店销售业绩不乐观的原因。采访中记者发现,书店售书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人是在阅读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书籍阅读率低,更大程度上是书籍的购买渠道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是纸质书籍的阅读率低了。
李先生在一家印刷厂工作,上的是夜班,白天几乎不出门,在家里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读书。■下转第二版
(来源:内蒙古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