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明峰
2013年05月28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微成都”微信平台截图 |
2010年10月,成都市官方微博“微成都”开通,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做传递成都核心价值的城市微博,目前已拥有超过500万粉丝;2011年9月,成都又率先开通城市微信服务平台,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微信平台服务于城市市民的一个雏形,除实用价值以外,社会意义也十分显著。从微博到微信,“微成都”的运营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者目前运行状况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传递生活资讯服务本地市民
“‘微成都’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成都本地重要新闻资讯、本地生活服务类信息及部分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开通此微信账号,目的是服务成都市民、传递成都资讯。”“微成都”主编任勇向记者介绍,每周“微成都”会根据时间节点和热门事件,设计一些话题来和网友进行互动,征集大家对一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同时将其在微信平台予以呈现。
“微成都”是全国最早开通的城市微信服务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订阅已突破10万。能做得这么“火”,关键就在于服务本地化。“这10万订阅者中,90%以上都是大成都地区的用户,另有10%是来成都旅游或是经朋友推荐后订阅的外地用户。”任勇表示,编辑每天会抽出时间针对网友所提的问题予以解答和回复。
“通过微信这一新颖的沟通方式,市民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资讯和信息,为市民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但目前,囿于人力、精力的局限,还不能做到网友的每个问题都能回复和解决,这点我们仍在努力,争取能做得更好。”任勇说。
官方微博活跃度略有下降
“‘微成都’在腾讯、新浪等平台开通微博近3年时间,目前在粉丝数量、关注度方面都还在持续增长,影响力也仍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任勇说,但是微博总体的活跃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他分析这可能跟网友的使用习惯有关系。“微博在中国存在已有三四年时间,网友对微博有一定的疲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任勇表示,他们一直在考虑如何能让“微成都”更好地帮助和服务网友,也在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微博变得更有“魅力”。
随着微博技术的成熟,微博肯定会越来越好用,这是技术层面的。“但如上面所说,感觉目前微博大环境有一些变化,网友在转移阵地,有不少网友转移到了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介上,微博的活跃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并没有数据和统计支撑。”任勇略带隐忧。
政务微信仍处于摸索阶段
“微博和微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微博更像媒体,微信更偏向社交。现在,我可以不用微博,用新闻客户端来看新闻;但是,我不能没有微信,因为上面有太多的朋友和同事,大家很多时候已经用微信在交流、办公了。”任勇说。
但微信的强交互性,有时也让任勇和他的同事深感力有不逮。其一,是工作量,比如一条微信发出,有可能收到成千上万的回复,如果每一条信息都和网友回复互动的话,编辑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超级客服”,这对微信运营维护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任勇说,目前,“微成都”的微信公众号是微博编辑兼职在运营,期待有一天人员能够做到专职,这样给网友带来的服务也就可以更多更好。
至于政务微信是否会取代微博,任勇肯定地回答,不会。“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可以作为相互的必要补充,不存在谁必须取代谁的问题。目前就我所知,微信作为新鲜的载体,在政务机构中的使用还远不如微博普及,但是我们很看好这一新兴而高效的沟通工具。如何做内容,如何做互动,如何服务用户,又如何取得较大的影响,我想每个机构及工作人员都在思考。”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8日 11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