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国组织人事报》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养

叶志东
2013年05月24日13:5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混岗代管现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偏少;引入人才“出路不畅”,“土办法”留不住优秀人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基层人才储备与培养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以改善人才队伍的梯次结构为重点,制定完善人才储备的工作规划。结合大部门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治理改革,定期完善“三定”方案,对干部人才队伍空编情况进行全盘统筹。根据单位职能发展需求,调剂使用人才。定期分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适时有序地组织公务员招录、事业编制招考、大学生村官选聘等。创新借智机制,对于专业技术要求高、发展急需而又一时引进不来的高层次人才,采取项目合作、调入任职、协议聘用、兼职顾问等办法。建立科学严谨的干部考核清退机制,对“不合格”干部进行“清退”,腾出编制“招揽英才”。

以健全完善交流培养机制为关键,让优秀年轻人才快速成长。及时更新完善各类人才库的动态信息,定期考核管理后备干部,对工作不得力、群众意见大的不合格人才采取“退位”措施并及时补充,确保后备人才库存“血液常新”。根据岗位轮训需求,采取上挂、平挂、下挂、对挂和跟班学习等方式,选派年轻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建立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定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必须轮岗,在同一地方(单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必须交流,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以完善培训保障机制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针对年轻干部人才的现实需求,与专业院校合作,订单式、定向式、半脱产式培养县域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鼓励干部继续学习提高。建立“优秀大学生实践基地”,定期从大学院校中接收一批优秀大学生到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进行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部门的“人才饥荒”等问题。

以深化考评激励机制为抓手,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工资正常晋升机制。探索推行退二线干部“再利用”机制。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原则,选拔组织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二线干部担任一些工作压力相对较小、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作者单位:广东省龙门县委组织部)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