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汶川威州镇五年前遭重创,经广州援建后重新矗立

巨灾重建 五年回眸:羌藏古城 废墟变新镇

记者  罗艾桦  贺林平

2013年05月22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汶川二小孩子们在全新的校园里上体育课。
  本报记者 贺林平摄

核心阅读

“汶川大地震”五周年前夕,记者重走汶川县城,但见杨柳春风樱桃红,亭台楼宇酒旗风……四川省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感慨:“如今的威州镇,最漂亮的是民房,最牢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最难忘的是广州援建干部!”“4·20芦山地震,我们感同身受,希望灾区同胞自强不息,早日重建家园。”向灾区同胞表达关切的同时,汶川人深信:汶川的今日,就是芦山的明天。

“巍巍的姜维城下,啊啦哩吔,有一群可爱的羌家儿女,啊啦哩吔,教室里有我们活泼的身影,校园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清晨的阳光越过群山照进崭新的威州小镇,岷江河畔响起感恩奋进的《汶川一小校歌》……

这座曾遭受重创的羌藏古城犹如凤凰涅槃,脱胎成一座幸福安详的现代化城镇。

重建 经受住考验

全县安好威州无恙

4月20日8时许。汶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吕红强刚到诊室换上白大褂,就强烈感到整栋楼“嗡嗡嗡”地抖动起来,连桌上的台历也翻落到地上——“又地震了!”

诊疗记录显示,那段时间吕红强一直在看病,急诊病人王花久也没跑。“房子都是按八级抗震九度设防重建的,怕什么?”他镇定地说。

镇定,来自高质量的灾后重建。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时任广州援建组组长的李俊夫介绍,援建威州项目77个,对口资金28亿元,全按设防烈度8度设计,遇到医院学校等再提增一级。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2008年8月7日第一支援建队伍踏上威州,李俊夫就把安全作为援建工作的根本。他们首先制订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个控制”管理体系,在规划上千方百计避开主断裂带,还新建了三个避灾广场。

“这些天,你们害怕到学校上课吗?”在汶川一小操场上,记者问几个正在跳绳的女孩子。她们异口同声:“不怕,老师说了,一小是汶川最安全的建筑。”

援建组前期组组长徐明贵清楚记得,广州星河湾斥资6520万元精心修建汶川一小。开学典礼上,李俊夫动情地对学生们说:“再发生地震时,你们不要跑,学校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抗震新技术展示科学援建力量。在汶川县人民医院诊室里,只见两根“人”字形互撑的粗壮钢梁紧贴在一侧墙壁上。“这个叫‘抗震阻尼器’,可抗100吨左右的横向拉力,全院有100个。”副院长刘辉贵解释。

细看汶川二小的教学楼,一层要比地面高出三四十厘米,下面还有一个底座。参与设计的广州大学抗震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师杨泽群说“这就是我校周福霖院士发明的隔震垫。它能抵消地面的相对位移,就像人踩在滑板上,地面动了,楼却可以不动。”

芦山地震那天,距离震中只有80多公里的汶川有强烈震感,但除了相邻三镇有部分山体发生滑坡和崩塌,268公里农村道路和部分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外,全县安好,威州无恙。

汶川县副县长王宇自豪地告诉记者,5年来,汶川大小余震几万次,有感地震上千次,但广州援建项目无一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

改变 旧城换新颜

灾区变景区家园成花园

阿坝师专旧址上耸立着由广州援建的“阳光家园”安置区,清一色公寓式楼房。一期2幢2单元301室是李燕的新家。82平方米的三居室,装修得简单精致,阳台上还放着一台跑步机。

副县长王国文道出老百姓对灾后重建的感叹:“原地方,原住民,新设施,新环境,一切不仅恢复了正常,而且变了样,生活品位比以前更是没得说。”

夜幕降临,依江而建的“西羌文化街”上,居民三五成群,或伴着潺潺的岷江江水声唱歌、聊天;或置身体育馆内健身、打球;或流连于锅庄广场,翩翩起舞。

城区时尚,村亦美丽。广州援建者以“城乡统筹”的先进理念,让高海拔的偏僻羌寨焕发青春。在布瓦村,援建者先把10公里长的进村山路改建成为柏油路,又一一为村里通电、建水池、铺水管,彻底结束了羌民千百年来进山背水吃的历史。

镇长靳福超说,地震前,全镇仅有一个村子通了水泥路,很多人从出生到过世都没下过山。后来,援建者们硬是“修通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绿到百姓家门口”,帮助大伙走上了“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灾区变景区、农民变市民、家园变花园”。5年来,汶川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已然成为“大九环线游”上一颗明珠,去年吸纳旅游人数达600万人次。北京大学“汶川重建模式研究”课题组盛赞今日威州:“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房住、孩子有书读、生病有医治、人人喝上干净水,城市功能完全恢复,老百姓过上比震前更安逸、更幸福的生活”。

感恩 奋力向前行

放下悲痛不等不靠

芦山震后第四天,汶川县委、县政府热情地向广东省发去一封平安信、感谢信:百姓们镇定自若坚守住房;孩子们井然有序迈向学堂;汶川儿女急驰雅安灾区抗震救灾。因为我们有最抗震的房子!最牢固的学校!有你们给予的坚强力量!

“广州援建不仅重建了我们的家园,更重建了我们的内心和信心。”藏族汉子、县长张通荣毫不吝啬地赞美广州援建干部,“大爱精神就是最好的愈合剂,鼓舞我们放下悲痛,不等不靠,继续前行。”

汶川县人民医院第一时间组建起首支医疗队,历时8小时赶到芦山县龙门乡卫生院,就地搭建临时医疗救治点,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天中午,第二批1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又带着全院最先进的移动诊疗车赶赴灾区。

4月21日晚上,2000多人还自发在县城避灾广场和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举行了为灾区烛光祈福活动。目前,全县各界自发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已超过200万元。

汶川县启创社工服务队负责人向梅,是广州中山大学来汶川服务灾后重建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她选择了留下。芦山地震后,她很快带领队员赶赴芦山地震灾区,对震后灾区的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援。向梅说:“芦山灾后重建即将开启,这份有意义的工作我还会做很久!”

“美丽的格桑花,是我感恩的心;飘动的五彩云,是我发出的信。多谢了,多谢太阳一般真诚的人……”在全威州的合唱比赛中,60岁的双河村老年协会会长敖桂华,禁不住学着容中尔甲放声唱起《多谢了》。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06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