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1日05:28 来源:重庆日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学生寒假作业“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校园微表情 表情:自豪 时间:2011年12月31日 培养创新思维的学生 【解读】 “快来哟,五角钱一次模特合影。”一年一度的校园跳蚤市场上,五年级(2)班的小女孩尹竞平一头靓发,以美丽可爱的“芭比娃娃”形象现身,吸引不少小朋友与她合影,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当大多数孩子都只想到用以物换物或以货币购物的时候,唯独她创意思维,体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这样
表情:幸福 时间:2012年3月20日 推行教师“表情管理” 【解读】这是一张教师集体合影,单从照片你就能感受到每个教师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在谢家湾小学,一直推动教师的“表情管理”,关注教师情绪,重视教师的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生活,把教师当成朋友、伙伴、家人,为教师从业幸福营造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
表情:开心 时间:2013年3月26日 我是快乐的小蝙蝠 【解读】 “哈哈,我是正在飞翔的蝙蝠,我发出的超声波告诉我,前面出现障碍物……”《蝙蝠与雷达》的语文课上,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老师精心设计表演环节,让孩子们即兴发挥。天真快乐的表演一下子激活了课堂,诠释出“对话课堂”对话与合作的精髓。
六年影响一生,课堂影响六年。短短40分钟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快乐、教师的幸福、家长的期望以及学校的责任……谢家湾小学的“对话课堂”,在卓越课堂、品质课堂建设引领下,坚持着“守与变”、“破与立”、“有与无”的新课堂辩证法。
心平气和办学校,安安静静做教育,“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校文化润物无声。
“我们的孩子的确是在课堂上享受学习、享受快乐。”4月3日谢家湾小学家长开放日上,三年级(2)班肖月的妈妈听完两节课后这样评价。对课堂教学她是一窍不通,但是,她能“触摸”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无独有偶。曾经来校听课的不少专家也对谢家湾小学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赞赏有加:“谢小的孩子真是不简单,课堂表现大方、自然、主动。”“有一股特有的灵气与活力。”
“课堂只是现象,课堂背后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情感和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把握的综合体现。”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说,新课堂怎么上,学校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从教师“自弹自唱”到“对话唤醒”
守,守住传统教学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底线,不为创新而创新;变,在新课改探索中寻求新的源泉和动力,跳出惯性思维。
谢家湾小学认为,孩子是校园的灵魂,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课堂过多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课堂的真正核心——学生。教师真正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
理想的课堂是一种“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两个生命个体的平等交流,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创设的带有创造性的一段生活经历,是促进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
因此,谢家湾小学认为,“对话课堂”是以对话教学为基本形式,以合作分享为基础的一种基于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课堂状态。“对话课堂”比传统课堂体现出更多民主、创造和尊重。
“孩子,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很有创意,我想和你握握手,好吗?”“老师,我们这组想法还有一点与你不一样,我能补充一下吗?”在谢小的课堂,随处都能听到类似的对话,平等自然,共同探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正体现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状态。
“‘对话课堂’实施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对话关系和合作状态。”学校党总支书记杨永财说,因此学校营造氛围,尽量带动孩子用自然、放松的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让课堂变得自然、生态、阳光。
在谢小课堂,你看不见学生正襟危坐的场面,孩子们可以用各种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有时候,孩子们答错了,还冲老师调皮地扮个鬼脸,而老师表现得出奇的“宽容”。
课堂上只要学生参与学习就是最棒的,即使答错,老师或同学绝不会批评、嘲笑。学生可以边思考边举手,不会回答,可坐下继续思考。遇到阳光明媚的天气,老师还可以不经请示,直接带孩子走出教室,到草坪、花园中漫步、学习。………
诸多人性化的细节诠释出谢家湾小学“对话课堂”追求的“三生”、“三动”(即生长、生活、生态;主动、互动、生动)的理想课堂态势。
——小组合作从“形似”到“神似”
课堂的对话与合作如何更有效?谢家湾小学本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短T形便于交流归纳,缺点是队形不容易保持;田字格型的优点是围坐感很强,教室整洁,缺点是背对黑板的同学有时稍微不方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出根据学科、班级特点而变化的小组围坐方法。
学生对新教学方式也反响热烈,经调查,77%的学生非常喜欢小组围坐的学习方式,97%的学生感觉到“对话课堂”开展后,课堂氛围更轻松愉悦,学习兴趣陡增,95%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专注度更高……
然而,一连串数据的背后,学校却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隐忧。
“一些老师虽然接受小组围坐的形式,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依然有传授式痕迹。”学校负责人认为,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有形无效,对话与合作并未有效生成。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更多的破与立。”“破”,对课堂现象充分讨论,不断质疑教法、学法;“立”,在困惑中不断尝试新方法、新对策,追求“对话课堂”的理想境界。”
观念引领、培训推进、课堂实践、总结反馈、文化浸润……一场深层次的课堂研究实践在谢家湾小学开展。
“对话课堂”不仅是围坐形式上的改变,更要关注到学生身心、个性发挥等全方位的发展。”通过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时的大讨论,全校教师开始认真梳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话课堂’不是老师讲得好不好,而是学生学得好不好;不能依靠学生试卷成绩评价,而要聚焦学生思维过程是否得到优化。”阅读提升、分层培训,加上各项专题培训活动,一位新教师对“对话课堂”有了这样的感悟。
人人上研究课、全方位开放课堂……“对话课堂”的探索在谢家湾小学步步深入。
“究竟一节课中开展几次小组合作好?”“小组围坐,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喜欢讲话或做小动作,怎么办?”“围坐,给了学生抄袭他人作业的便利,如何杜绝?”教师们抽丝剥茧般分析小组合作遇到的诸多难点。
“我采取积分奖励、小组竞赛、知识竞赛等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将抄袭他人作业纳入日常规范管理计分制中,凡发现一次扣1分。同时在小组学习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促进。”……
每周“对话课堂”的交流活动中,老师们都在“破”与“立”中寻找新的突破。
——课程体系从书本到生活、社会
“讲台无边界,校园即课堂,一切皆课程。”这是刘希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谢家湾小学看来,课程体系在有无之间追求最理想的育人境界。
有,即一事一物即课程,一言一行皆课堂;无,讲台无边,育人无形。
凡是有孩子的地方,所有元素都是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隐形课程、流动课堂……
谢家湾小学已经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
每周半日的选修课上,你能看到田径、篮球、软式排球等体育项目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陶艺室里,孩子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做着泥陶,还有油画、国画、民乐、声乐、主持人组、戏剧组等各类活动。而单单一本《生活艺术》的校本课程,1-6年级就涵盖礼仪、家政、饮食、插花、着装、茶艺等,让学生们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谢家湾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另一大特色是环境形成的“隐形课程”。通过隐藏在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元素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充满个性地健康成长。例如学生们的“朵朵电视台”、“朵朵读吧”,每间教室的班级文化墙等。
最让孩子们喜欢的是“流动课堂”,每年几十个主题活动成为了课程。“六一”节上的几十个舞台,为每个孩子提供尽情展示的舞台;“朵朵讲坛”上,不同职业的家长走上讲台,与师生分享人生;“人人都登台”的合唱节、“个个有项目”的体育节,还有“朵朵成长记录卡”和“学生职业愿景”表,让学生从点滴之中发现感悟,体味成长。
讲台无边,育人无形。
五(2)班“家长沙龙”现场,一位警察叔叔结合课件讲解身份证号码的由来。“哦,原来身份证号码的意义是这样的哟。”孩子们为收获到新知识而欣喜如狂。而在五年级(3)班,班主任老师一改一言堂的传统形式,与家长就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展开自由探讨……
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跨越狭义课堂的边界,把讲台搬进自然、生活、社会,教育的主体也不仅仅依靠学校,家长、社区、社会都可以发挥作用。孩子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更多品格、情感、习惯、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
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秉承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谢家湾小学的新课改之路正让朵朵红梅花儿绽放异彩。
链接
这道寒假作业不简单
“老师,我学会了炒回锅肉。”“老师,我做的鱼香肉丝可好吃了。”3月初开学,四年级(4)班的孩子们就围着班主任欧宏老师,与她一起分享假期中的收获。
这一切与欧宏老师精心布置的寒假作业有关。原来,她要求孩子们在假期学会做一道家常菜,学会整理房间,并让孩子们把整个过程拍下来制作成PPT。
丁思瑜同学按计划买好做菜的主料和配料,为家人做了肉丝面;夏敏绮同学最喜欢吃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借这个机会跟妈妈学到手啦;杨宇轩同学不仅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做“炒藕丁”,还自己琢磨着学会了做PPT并在本年级各班播放、讲解。最令人意外的是,杨理涵同学的小菜“炒胡萝卜”,融入学校文化,做出了一道创意十足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令人拍案叫绝。
这下,作业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劳动习惯都得到锻炼,关键是在这一体验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父母的辛苦,更能理解和体谅父母了。
“家庭作业的布置是一门学问。”谢家湾小学的教师一直这样认为,学校鼓励教师布置实践性强且形式多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少老师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根据学生程度不同,采取分层设计的思路,这样,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好课堂折射出的教育境界
新课堂怎么建?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答案。
走进谢家湾小学,迎面走来的孩子欢快、活泼、自信、阳光,“老师好”、“叔叔阿姨好”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顿生亲近和暖意,而迎面走来的教师步履轻快,眼神里也透露出美丽和温柔,这一刻的谢家湾小学是最动人的。
人的精神面貌反映着他的生活状态,从谢家湾小学师生的状态中不难看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教书是件享受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但在了解谢家湾小学探索“对话课堂”的思路和行动后,在亲身感受了这里的课堂氛围、文化氛围后,你会发现经过一些年的实践,变化已经无处不在,新课堂以及谢家湾小学超前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改变着这里的孩子和老师。
也许我们对一节课寄予太多期望,“对话课堂”实际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但从谢家湾小学的新课改历程中,你真正能感受到这样一所小学校,从校长到普通教师,是在以孩子发展为中心,是在心平气和办学校,是在安安静静做教育。
文/刘进 李达毅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