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区域课改的“蝴蝶效应”

2013年05月21日05:28    来源:重庆日报

教育欠发达地区如何后来居上?丰都新课改推进就是一条好路子。

  丰都教育近几年不断打出“组合拳”。创新开展“四课四化”活动,即推门听课常态化、课改赛课全员化、说课评课专题化、集体研课定时化。实行教研员“包校、跟班、盯人”的“3+2”工作制(3天驻校蹲点、2天机关办公),与学校课改教改工作捆绑考核。

  推行课改合格认证机制。对课改合格的干部教师颁发课改合格证书,并与干部储备、提拔、任用及教师评优晋级、进城考调挂钩,长效推进课改教改。

  “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曾荣膺2011年“全国最具执行力局长”殊荣的丰都县教委主任李志坚,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关怀下,对新课改的推进可谓不遗余力。

  据了解,丰都县每年分批派遣500余名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前往北京、山东、江苏等课改名校学习考察,每年引入全国名师、名校长及理论专家开办讲座,暑假为6000余名干部教师开展大规模培训。

  丰都新课改的影响还在延续,我们继续走进丰都新课堂……

  时间:5月8日

  天气:多云

  丰都中学

  “办教育好比种庄稼,不是工业化生产,学校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健康生长的土壤与环境,而不是拔苗助长。”丰都中学校长周勇认为,新课改需要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精耕细作。

  在丰都县城主要的红绿灯口,见到了手拿旗帜的小交警们,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帮助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这就是丰都中学的“少年交警”。学校规定高中每个班必须轮流参加此项实践活动,每个班的活动时间为1天。

  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看不见”的能力

  “尽管高中学业紧张,但学校认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要求。”带队老师邓策介绍,“我们不能把新课堂理解为狭义的课堂,社会也是大课堂,学生会收获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开始以为简单,后来发现做好一件事真不容易,遇到不听指挥、不理解的行人,心里特别窝火。”学生王坤说,现在慢慢掌握到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自己平时也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据了解,丰都中学把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推进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班级都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从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和社会交往能力。学校目前成立了文学社、剧艺社、跆拳道社、羽毛球社、网球社、演讲社、疯狂英语社、街舞社、书画社等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

  不少班级还走进学校食堂,近距离体验学校后勤工作;积极参与学校清洁、安全等各方面管理。有些班级还走出校园,定期到敬老院看护老人;走进社区进行文化宣传……这些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变舞台 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教师水平很关键。”周勇认为。推进新课改伊始,丰都中学就将提升教师素质作为牵引课改的“火车头”。

  除了不折不扣贯彻县教委开展的“四课四化”活动外,学校在高一、二年级推动自编导学案,完善“二次备课”,强化检查考核。

  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更是不遗余力,学校鼓励新老教师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每月举办青年教师座谈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汇报课、展示课、合格课等形式,逐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依托在研的“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等5个市级课题,实行全员参与,共同学习课标、理论以及最前沿的科研方法,形成课改共识。

  落实新课改关键在教师观念转变。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鼓励教师“走出去”,先后组织100多人次到山东昌乐二中、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参观访学。

  学校坚持新课改全员化、常态化,执行县教委推行的课改合格认定机制,对课改合格的干部教师颁发课改合格证书,并与干部储备、提拔、任用及教师评优晋级挂钩。此外,学校还积极配合蹲点驻校的教研员,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模式打造等方面共同研讨。

  教师观念的转变带来课堂全新变化,学校在时间分配、管理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环节摸索出“361”模式,课堂教学实现了“三赢”:成绩较弱的学生得以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得以巩固,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近两年,学校先后有37位老师荣获全县“卓越课堂”赛课一等奖、教学新秀奖,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县前列。

  时间:5月9日

  天气:多云

  平都中学

  “新课改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引导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平都中学校长刘其明认为,表面上学生变“勤”、老师变“懒”,实际上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刘其明对新课改的理解令人耳目一新。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几堂课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教师变导演 课堂变舞台

  “老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海报设计如何?”“老师,我们的海报应该评一等奖吧”……走进初二(3)班教室,教室像赶集似的热闹非凡,同学们正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幅英文海报。从孩子们的投入劲看,这哪是一节英语课,倒像是一场孩子们的创意PARTY。

  “既然我们制作的是音乐会海报,海报制作完成后是不是可以开场音乐会?”看见同学们课堂作业完成质量都比较高,陈瑜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提议,即刻引来同学们的欢呼声。

  “my heart will go on……”“I bet she never had a back street guy.”歌声在教室回荡,这一刻每个孩子都在开心快乐中收获成长。“这节课上得太high了。”下课后几位同学抑制不住兴奋心情,还在互相点评。

  “这节课本意是让孩子们熟悉基本的礼仪邀请,为使课堂不枯燥,特意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学生活动环节,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陈瑜解释到,完成课堂作业后开音乐会是自己的临时创意,把同学们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像一名导演,填鸭式的灌输、枯燥的讲解没有了,更多的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刘其明说。而做到这一步,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除了传统的“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外,学校还经常性组织教师沙龙,加强交流探讨,强化教师管理,新课改全员参与实现常态化。

  据了解,仅在2012年全县“先锋杯”“卓越课堂”赛课比赛中,进入决赛的一半选手都来自平都中学,并夺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特别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质量监测中,连续多年在全县名列前茅。

  尚善文化 为新课堂注入灵魂

  “叮铃叮铃……”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初二(5)班教室里,“老师,你让我再说几句再下课嘛。”“老师,我还没有发言啦。”

  是什么课让孩子们如此痴迷?

  语文老师冉秋红给出了答案。“课堂上,我采取学生打擂台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进行朗读,由同学们进行民主评价。”冉老师说,进行点评的小组代表要说出朗读者好在什么地方,字音、停顿等是否准确,对课文作者的情感是否把握得当。

  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都瞪大眼睛审视课文,一次轻松的擂台赛,就让学生把课文知识点全梳理了一遍。最“狠”的还在最后,“对于怀才不遇的柳宗元大家该如何安慰?”冉老师抛出的话题在课堂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台表达自己的见解。

  “新课改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在课堂上更注重人文情感的培养,注重‘尚善’文化的融入。”刘其明介绍。

  平都中学“尚善”文化是从学校传统文化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学校确立了“百善孝为先,百事善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管理、教学、教研、课程等12个“尚善”教育体系以及十大“尚善”主题教育活动。

  有了“尚善”校园文化体系,新课改也就有了活的灵魂。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模式为载体,培养“尚善”名师,加强教研教改,构建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体系,做到班班有项目、人人有作品。

  笔者特意浏览了由学生自主承办的文化刊物,有《尚善教育》、《尚善报》等,及时报道校园各种关于“善”主题的文化活动,有读书月、“中国梦”征文、学雷锋活动等,还有不少师生的人生感悟。“尚善”文化正给学校新课改推动带来更强大的力量。

  时间:5月10日

  天气:雨

  名山街道中心校

  “新课改是信念,不是任务;是需要,不是折腾。”名山街道中心校校长敖卫兵对新课改有自己的理解,课改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学生变才是真的变,围绕打造以生为本的生命课堂,学校在课前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备课等环节下足了功夫。

  “想听什么课,随便听。”刚进校门,敖卫兵的开放态度让习惯听展示课的我们有些惊异。“好课堂一定要经得起开放检验,新课改要不怕揭短才会落到实处。”敖卫兵进一步解释,在丰都中小学都已形成这样的风气,无论校长还是教师都把推门听课当成常态。

  课前三分钟 学生学习的“开胃菜”

  随意走进一间教室,奇了,伴随上课铃声响起,走上讲台的不是老师而是两位小女生。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两位想为大家表演一次相声,请给我们一点掌声鼓励。”同学敖执颖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腾……

  “课前3分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们设计了课前3分钟由学生轮流自主表演环节,既让学生放松休息,又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随行老师的一席话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果不其然,这间教室表演相声,另一间教室却是民歌大联唱,还有一个班级大家干脆做起了游戏。随意询问课堂上几位同学是否喜欢这样的形式,“刚开始轮到自己主持还有点怕,现在轮不上我还有点急。”一位同学这样回答。

  “城乡孩子的差距很大程度是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差距。”敖卫兵说,要让农村学生变得自信、阳光、热情,首先要鼓励学生敢说话、多交流,不能放“哑炮”。其次要培养他们爱说、会说的能力,讲话有层次、有情感。新课改改的不仅是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的理念和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敢说“不”的学生

  “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五年级(4)班教室,刚刚完成一轮热烈的小组讨论,老师正在帮助学生总结。

  “同意。”“没问题。”“肯定没错。”……教室内绝大部分同学似乎都赞成老师的观点。

  “老师,我不同意。”学生邰曾争举起了手,他站起来一一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新课改培养的就是这种敢于说‘不’的学生。”敖卫兵为这位学生感到自豪,面对权威,面对大多数同学不人云我云,有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姑且不论对错,学生求学过程中的质疑精神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值得提倡。

  事实上,学校推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在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土壤,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将学生分成A、B、C三类,每组尽可能均匀搭配,一般每组为6人。选配好小组长,实行兵带兵、兵教兵,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充分讨论、表现的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还摸索出“三层次六环节”的基本教学模式,让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安排教学。当教师熟悉掌握这个模式后,就不完全模式化教学。

  “文化、集体备课、反思是我们推进课改的三件法宝。”敖卫兵介绍,

  文化是课改的灵魂,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到班级标识、标牌设计方案,再到制度建立,都是师生共同参与,体现师生认同感。集体备课更为课堂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全校分成了12个备课小组,实行每天小组备课,再由每位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师正确反思,提供时间让教师细细回顾过去的教学过程,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成功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不足。反思成为课改的“修正液”。

  文/ 刘进 李达毅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