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曹魏故都留遗韵 历史名城谱华章

2013年05月18日04:07    来源:河南日报

  ——许昌举行第七届三国文化旅游周

  本报记者 刘海涛

  5月的许昌,满城芳菲,生机勃发。

  5月17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邮政管理局、河南省工商联、河南省邮政公司和许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在许昌许都公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喜聚许昌,共同领略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许昌发展的铿锵步伐。开幕式上,《三国英豪 颍川谋士》邮票同时发行。

  按照“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勤俭务实”的原则,本届文化旅游周以“曹魏风 三国情 许昌行”为主题,旨在继续深入挖掘三国文化,充分开发许昌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许昌“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品牌形象,促使许昌成为三国文化研究的重要阵地和旅游目的地,不断提高许昌文化软实力和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商来许昌观光旅游、投资创业。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虽历经千年,历史犹存,传说故事、遗迹遗址比比皆是,“灞陵桥”、“受禅台”、“运粮河”等,成为三国文化最为真实、多彩的注脚。“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已成为许昌引以为荣的城市名片之一。

  许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机场50公里,京广铁路、石武客专、京港澳高速、G107和规划建设的郑渝高铁、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纵贯全境,G311和禹亳铁路横贯东西,京港澳等7条高速公路在许昌交会,是河南省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许昌正在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许昌生态环境优良,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花木之都”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四大特色产业和智能电网、风电装备制造、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等主要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靠前位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许昌正以蓬勃发展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作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品牌,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已连续举办6届,是许昌弘扬三国文化、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许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力争率先崛起,勇于承担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重任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提升三国文化周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今年的三国文化旅游周内涵丰富,主题突出,活动时间为5月16日至5月20日。活动期间,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充分展示许昌三国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活动共有9项:一是第七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并现场举行《三国英豪 颍川谋士》邮票发行式。二是百名东南沿海客商看许昌活动市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该项活动以第八届中博会举办为契机,围绕许昌“6116”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向与会嘉宾介绍许昌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并组织对达成投资协议的重点项目进行签约。三是省内外工商联主席(会长)许昌行活动。邀请50名省内外工商联主席(会长)来许昌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商会联谊交流。四是三国文化谈。知名学者于丹主讲,央视著名主持人纳森主持,围绕如何提升三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高水准的文化旅游视听盛宴,进行探讨交流。五是“相聚许昌·畅游中原”系列活动。六是三国文化推广活动。七是三国文化旅游周校园文化活动。八是三国文化产品暨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九是三国文化艺术系列展示活动。具体内容包括三国文化系列邮集展、三国文化景区演出活动、许昌十景评选、许昌三国文化历史遗迹摄影展、五禽戏展演、三国文化花车巡游、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等。

  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说,一年一度的三国文化旅游周,是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人民关注的一件喜事。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的三国文化旅游周,对于弘扬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品牌、树立许昌良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三国文化旅游周与招商引资的有机结合,引进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晖告诉记者,第七届三国文化旅游周,除了继续巩固许昌作为三国文化历史名城的中心城市地位外,将进一步塑造许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提升许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促进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