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5日05:09 来源:重庆日报
余跃兵(右)指导村民培育辣椒苗。 记者 彭瑜 摄
寺院村变了!盘山的水泥路修进了家门,漂亮的洋房建在了山上,辣椒、梨树绿了荒坡……
“多亏有了余书记。”5月初,记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寺院村采访时,村民都念起余跃兵的好。然而6年前,大家都抱怨村里选了个“赔本老板”当支书——
“赔本老板”当选村支书
“寺院村的电,打米机器不转;寺院村的路,颠簸得遭不住;寺院村的水,干渴得裂了嘴……”
直到2006年,寺院村还没有一样像样的基础设施,更要命的是辣椒产业,居然萎缩到了200亩。
当时,辣椒是石柱县很多乡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辣椒质量上不去,卖不过外地辣椒;又因远距离运输,7、8月份天气热,烂得快,损耗不小;再加上大家“一窝蜂”发展,收购商互相打压价格,农民积极性严重受挫。
“得选个好的‘领头雁’!”2007年村支两委换届,全村21名党员高票选举辣椒收购大户余跃兵当选村支书。
选余跃兵当书记?大家都知道,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赔本老板”——从2002年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辣椒,余跃兵就没赚过钱,2004年亏了20万元,2005年亏了50万元……
“他能带领我们致富?”村民们都担心这个“赔本老板”会让大家跟着一起“栽跟斗”。
穷村培植起四大特色产业
余跃兵上台没有新花样,首先抓的还是辣椒产业。
有村民调侃,余跃兵虽“赔本”但也练出了经验,辣椒行情好就多收购,“打烂账”就少收购,好歹都走得脱。
不料,余跃兵也流转了200亩地种植辣椒,并且举债30万元建大棚,成本价为大家提供辣椒苗;然后办加工厂,加工辣椒半成品。
“这样就上了‘双保险’。”余跃兵说,田头统一育苗保证辣椒品质,厂里加工辣椒能保证卖个好价钱。
现在,寺院村辣椒产业扩大到1300亩,还带动了附近乡镇的种植积极性。
700年前,寺院村就专门给朝廷贡米,至今这里的稻米吃起来还特别清香。
“不能只填肚子,还要挣票子。”余跃兵提出全村统一水稻品种和技术,结果寺院村的稻谷每斤比市场价高出2角,大米高出市场价5角。现在,村里还打出贡米品牌,谋划着把稻米产业做大。
寺院村土质好、光照强。2012年,全村种植了6万株黄花梨。前3年,由村里统一管理黄花梨,投产后,村民就各自管理果树,摘果子卖钱。村民刘学权说,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式的发展产业,让村民觉得很省心。
2008年,有村民家的鸡下了绿壳蛋,余跃兵急忙送去化验,结果品质优良,现在村里又发展起了土鸡产业。
“培植起这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赔本老板’竟然让穷村有了新变化。”村民们很意外地说。
5年交出“盈利答卷”
5年过去了,平坦的水泥路随弯就势铺进了寺院村,辣椒、黄花梨栽满了荒坡地,高山之巅、绿林深处,一排排洋房替代了土瓦房……
如今,寺院村仅辣椒产业每年产值就近500万元,绿壳鸡蛋产值上千万元。村民称,余跃兵兑现了5年前的承诺,这位“赔本老板”交了份“盈利答卷”。
可当初,全村党员凭啥高票选举“赔本老板”余跃兵当选村支书呢?
其实,余跃兵干的也不尽是赔本买卖。老支书向大钊回忆,1986年,村里办了一个茶叶加工厂,不到两年亏了3万多元,厂长也跑了。余跃兵临危受命,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同时强化生产成本控制,当年就盈利4万元,连续四年实现高增长。
“懂管理,有担当,为人正派。”向大钊说,茶叶厂扭亏为盈,让大家对余跃兵有了深刻的认识。
原村干部陈益达介绍,2002年是辣椒市场行情最低迷的时候,外地来的收购商把价格压了又压,还扬言:“我们不收购,你们的辣椒就会烂在地里。”
“他的赔本是为了保护村民的收益。”陈益达说,余跃兵当年就是冲着这句话,在村民最困难的时候干起了辣椒收购。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