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轻干部被选拔后,往往遭遇一些习惯性质疑,有人甚至会进行“起底式”调查,引起年轻干部和相关部门的困扰。营造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环境,还需要更理性地看待年轻干部选拔。
理性对待年轻干部选拔,需要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无论出身如何,严格按照程序来选拔,保证选拔的过程公开、透明,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比任何事前宣传、事后解释都来得重要,往往能够经受得住民众挑剔的眼光,能让年轻干部成长得更顺畅。干部选拔的结果很多时候可以修正,可程序正义一旦没有得到严格遵守,公众对于选拔公正性的怀疑恐怕难以修复,成为社会难以承受之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严格遵循程序的公正,保证选拔全过程公开、透明,每一个选拔环节都能经得起检验。
理性对待年轻干部选拔,需要一种全局观,在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找平衡点。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干部队伍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战略考虑。当年,邓小平针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的现状提出了年轻化的要求。如今,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来承担责任,也需要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更好条件。破除阻碍年轻干部成长的诸多藩篱,需要年轻干部选拔更加公平、公开、公正,也需要考虑在选拔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能搞拔苗助长,也不能蹈规循矩、迈不开脚步,阻碍年轻干部成长。
理性对待年轻干部选拔,需要公众少用“有色眼镜”,多用“望远镜”。公众不能拘泥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传统习俗,对年轻干部选拔要多些包容性。虽然以选拔年轻干部为由提拔“自己人”的事情常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能总认为破格提拔后面必有猫腻存在,不能因为干部选拔工作中的个别问题而“怀疑一切”。毕竟个别年轻干部的选拔有问题不是社会的主流,大部分年轻干部选拔还是公平公正的。
“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不论年龄、出身,只要选拔的全部程序和过程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的,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选拔的结果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与信任,相信社会对年轻干部选拔的质疑也会相对理性,年轻干部的选拔也才会走得更稳、更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