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清洁能源的拨霾之战

2013年05月12日01:36    来源:内蒙古日报

  今春,我国中东部雾霾围城,一时间,PM2.5污染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十面“霾”伏的困境警示人们,能源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而清洁能源的生产、使用,则有望拨霾见日、重现蓝天。

  在雾霾天气最严重的北京市,今年首次把赤峰大唐煤制气项目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今年要对1600蒸吨的燃煤锅炉和4.4万户平房采暖全部进行无煤化清洁能源改造。而作为北京的第二大气源——赤峰即将投产的首期13亿立方米对京供气项目,无疑将成为首都清洁能源改造的重要支点。

  赤峰之所以能成为北京的治霾同盟军,缘于赤峰市未雨绸缪的能源结构调整。赤峰“扬煤吐气”、“借风生电”,集中力量发展煤制天然气和风电产业,不但与自治区打造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相吻合,而且,煤电之城赤峰正凭借发展清洁能源之力,欲实现华丽的绿色转身。

  扬煤吐气 气供京畿

  原煤在锡林郭勒,精深加工在赤峰,市场在京津唐——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无疑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样本。这一全国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成为赤锡经济带“煤水合作”落下的第一枚棋子。来自锡林浩特胜利煤田的低质褐煤,经过150公里铁路线,两个半小时即可运至项目区。来自克旗大石门水库的水经过两级提水,经54.1公里的管道直供厂区。水煤交融产气后,再经429公里输气管线送往北京及沿线城市。 经过3年多鏖战,一座煤化工小城已在荒漠中崛起。这个占地418.93公顷、总投资313亿元的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近八成。去年7月28日,项目一期工程打通了全部工艺流程,通过30小时的大负荷试验,成功生产出合格的天然气。在项目区内,林立的竖塔、星罗的圆罐、纵横交错的管道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经过破碎过筛的煤块,经气化、净化、甲烷化等工序,直接进入输气站。目前,输气管线最后113公里正在抓紧施工,预计6月30日前可正式向北京供气。

  向外地输出清洁能源不能以牺牲本地环境为代价。与煤制油等化工产业相比,煤制气能源转化效率最高,耗水、耗煤和废气排放量最低,这也是赤峰选择此项目的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当地环境,大唐国际不惜血本拿出十分之一投资,作为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投入。为了把煤吃干榨尽,赤峰还在克旗规划了总投资196.38亿元、面积30平方公里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同时规划了天然气精细化工、副产品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三大产业链及18个下游产品项目。目前,焦油加氢、酚酚树脂、粉煤灰砖等项目正在实施。预计到2020年,克旗煤化工产业可实现税收40亿元。

  借风生电 电送东北

  现在,克旗黄岗梁风电场一期施工现场一片忙碌。东电茂霖风电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风机进行最后调试。据了解,到2012年末,赤峰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48万千瓦,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通过电网输往东北各地。

  在赤峰市的风电开发图上,开发利用量超过5000万千瓦的L型风电基地,被划分成克什克腾、翁牛特、松山区等多个风区。■下转第二版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