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让中华文明五千年得到世界认同

2013年05月05日08:04    来源:光明日报

王巍素描 郭红松绘

  每个人都有梦想,一个人的梦想会随着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变化着的梦想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变化乃至他所在的社会状况的变迁。

  从钳工到考古人:改革开放给了我梦想的翅膀

  1970年2月,我和广大同龄人一样,响应号召到东北农村接受“再教育”。两年时间,我干遍了所有的农活,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因为表现优秀,1972年,我被推荐进入长春市锅炉修造厂钳工组当学徒。我苦练基本功,开始时,打手锤打不准,持扁錾的左手被打得血肉模糊,但还是咬着牙坚持,结果学徒期还没满便已达到六级钳工的水准。“学好技术,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技术能手”成为我当时的人生目标。

  1977年10月2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国家将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一道闪电,重新燃起了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上大学的理想之火。在仅剩的一个多月的复习备考时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功课,早晨7点多又爬起来去上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从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志愿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人生轨迹就此转变。

  在大学期间,我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毕业后我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从这时起,我便给自己定下了新的梦想:像老师张忠培和林沄老师那样,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考古学家。

  我的考古梦:赶超日本,走向世界

  1987年10月,我受单位派遣到日本奈良县立僵原考古研究所研修。1995年,我又应邀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即将回国之际,收到了日本一所国立大学的任教邀请,并给出了相当优厚的待遇。如果留在日本,我会过上衣食无忧、富足自在的生活。但我想,我应当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我谢绝了日方的邀请,选择回国工作,并暗下决心,要让中国考古学尽快赶上并超过日本!

  回国后我先后主持了河南偃师商代早期都城、陕西周原西周都邑宗庙和河南殷墟商代晚期都城内的铸铜作坊、居住址和墓地的大规模发掘,且都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大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每年的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手段、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还存在差距,我们还不是考古强国。担任考古所所长后,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现在我正在策划组织“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从今年夏季开始,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世界考古主题论坛和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的评选,使世界考古学界和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考古学,了解中国。

  为中华民族续写家谱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世界上几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号称上下5000年,然而在这5000年中,较为确定的商代以后的文明史,距今约3500年。距今大约4000年到3500年前后的夏代文明史也已知其大体轮廓。而夏代之前即5000年到4000年期间的历史,因后代文献记载甚为简略,且极具神话色彩。因此,中华5000年文明并未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三皇五帝到底有无其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有多长?这不是个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命题。从2002年开始,我负责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中央领导的话说,探源工程是“为中华文明续写家谱”。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全体考古人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既艰巨,又光荣。

  10年来,该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工程全体人员和学界的共同努力,华夏文明初期的气象已经日益清晰,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有望被揭开。我坚信,中国考古学走在世界前列,由考古大国变为考古强国,取得与我们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相称的地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我们的这一梦想即将实现!

  (本报记者户华为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