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8日08:44 来源: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雯 文/图
低保户6年未缴电费之谜
同事:“老人告诉我她从来没交过电费,但电脑上却显示她每个月的电费都是按时缴清的。”
唐保存:“这件事没什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用不着向别人提。”
去年9月的一天,会泽县金钟供电所营业服务班副班长邱贵山到金钟镇马武村巡视检查用电线路,看到一位老人在一间土坯房前纳凉,便走上前准备询问老人家里用电情况如何,有没有需要维修的地方时,没想到老人看到穿着工作服的他却主动问道:“你是不是来收电费的?我已经很久没有交过电费了。”听到老人的这句话,邱贵山当时一头雾水,在他的印象中马武村户户都已交清了电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带着疑问,邱贵山立即返回金钟供电所查阅缴费记录,电脑屏幕上清楚地显示每户的电费都是缴清的,百思不得其解的邱贵山只能向当时负责马武村的抄表员唐保存了解情况。
“老五哥,这个白留存老人的电费是怎么回事,怎么她告诉我她从来没交过电费,但电脑上却显示她每个月的电费都是按时缴清的?”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缴清了不就行了,这是好事啊。”
“不对,你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赶快告诉我,不然我今晚觉都睡不着,这真是太奇怪了。”
在邱贵山的再三追问下,唐保存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这6年来白留存老人的电费都是唐保存垫付的,每月到交电费的时间他都会调出老人的用电记录来看看,需要交就交,多则50元,少则20多元,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交就是6年,这6年中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无足轻重,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2007年我开始负责马武、头塘、卡郎、交支4个村4000多户的抄表和巡检工作。记得第一次去马武挨家挨户抄表时,就遇到了白留存老人,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唐保存回忆道,“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抄好电表后我便进屋提醒用户按时缴纳电费,简陋的屋内一位老妇正钩着腰忙碌着,叫了半天她都没有反应,向她的邻居打听后才得知,这个房屋的户主叫龙少方,几年前就去世了,眼前这位老妇叫白留存,是龙少方的老伴,耳朵不好使,带着一个患有智障的儿子靠低保维持生活,生活十分艰难。”看到这一幕和听到这一切后,唐保存转身走了,从此老人的电费便被他“承包”了,这一包就是6年。
每次到马武村抄表、巡检,唐保存都会去看望白留存老人,帮她检查屋里的电线线路是否安全,力所能及的帮她做些事;遇到逢年过节,他则会买些水果、糕点送去给老人,希望她过个稍微像样点的节日。“才开始我每次去老人家的时候,她都会问我是不是来收电费的,和她解释她也听不清,后来去的多了慢慢熟识后,她就不再问我这个问题,有时拉着我陪她静静地坐坐,有时默默地看着我帮她修电线。老人家真的很不容易,我能帮她一点是一点。”唐保存说。
10元钱一包的烟他不敢抽
妻子:“他帮老人交电费这件事我也是前不久才听说,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是他的做事风格。”父亲:“保存的事,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这点钱省一省也就出来了,能帮一点算一点吧!”
44岁的唐保存最喜欢穿的衣服就是灰白颜色的工作服,1米65的身高,那忠厚老实的面容,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由于长期在室外工作,唐保存看上去于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因为他在家里排行第五,所以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五哥”。
走进唐保存家,小小的房间里住着五口人,家里没有一件多余的电器和家具,六七平方米的客厅里仅有一个老旧的沙发、一张小方桌、电视柜和电视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身边需要有人照顾,所以他们都是和我们一起住,3间卧室,一间我和爱人住,一间给父母住、另一间给儿子住。”唐保存介绍。
其实唐保存家并不富裕,上有老下有小,家里5口人全靠他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生活。他的父亲今年83岁,母亲82岁,儿子今年读高三,为了照顾好父母亲和儿子,他的妻子并未外出工作,所以家里的经济重担全都落在他一人身上。邱贵山说:“单位里吸烟的男同事一般都抽10元钱以上的烟,可我从来没见过老五哥抽过10元钱的烟,而且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大,他家里一个星期最多只吃两次肉,其他时间吃的全部都是素菜和咸菜。我真没想到他会默默地帮这个老人交了6年电费,每当同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都只是笑笑说‘没什么好说的,这点钱省一省就出来了’。”
唐保存的妻子陶泽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位平凡、朴实的家庭妇女,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在外安心工作,她除了做好家务活外还耐心细致地照顾好公婆和儿子。
“他帮老人交电费这件事我也是前不久才听别人说的,当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就是保存的做事风格,他就是一个多做事少说话的人。”陶泽芬回忆道,“去年12月的一天早上,我婆婆起床的时候由于头晕不小心摔倒在地,左半边脸严重擦伤,软组织也不同程度受伤。他和我把婆婆送到医院后,便悄声对我说,他要赶紧到单位上班,当天的工作很重要,如果不去就会影响整个供电所的工作进度,说完看了母亲一眼后便转身匆匆走了。那天他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钟才回来,我本想对他发火,但看着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一脸的愧疚忙着照顾老人,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原来那天正好是供电所做统计的日子,前一天大家就把工分好了,两个人一组进村入户的统计住户信息,如果那天唐保存不去,他那个组就只剩一人去统计,而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他们那个组的工作完成不了就会影响整个所里的工作进度。作为副班长的邱贵山后来知道这件事后还责怪了唐保存,可唐保存却说,“就算我在医院,我又不是医生也不能给我母亲治疗,只能在那里干看着,再说了医院里有我姐姐和媳妇在我放心,但工作上却少不了我,我可不想拖累大家。”
在工作中,唐保存除了长期帮白留存老人交电费外偶尔还会帮助其他孤寡老人、困难户垫付电费。当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后,没想到父亲的回答尽然和儿子一致,“这点钱省一省也就出来了,能帮一点算一点吧!”
入夜看着万家灯火,他感到温暖
用电户:“唐师,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以后一定会按时来交电费。”
唐保存:“乡村抄表员的工作其实很辛苦,漫山遍野地跑,但我无怨无悔。”
唐保存在单位里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憨厚、老实,平时话很少,可对工作他却认真、负责。
唐保存的工作很苦,每个月的10号至20号是最忙碌的日子,作为抄表员的他要在这半个月内把所负责村子内的电表全部抄好,并入家入户的通知村民们去交电费。早上8点左右,带上抄电所需要的装备,他骑着摩托车便出发了。近点的村子,比如马武骑摩托20多分钟也就到了,可远点的村子,像卡郎则需近一个小时才能抵达。到了村口,把摩托车一停,唐保存就挨家挨户的去抄表了。
“你看催缴电费的又来了。”这是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看着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就知道是抄表的、催电费的又来了。中午饭唐保存吃的很简单,有时是方便面,有时是糕点,单位上规定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准抄表员到村民家里吃饭,所以中午肚子饿的时候他就会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顺便把午饭给解决了,直到下午6点多才骑摩托车返回所里。回到所里后并不意味着当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吃过简单的晚饭后,还要在办公室里把当天的抄表结果全都输入电脑,有时一干就会干到十一二点。
“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份工作辛苦,反而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每到晚上看着万家灯火,我就会觉得心里很温暖。”面对繁重的工作,唐保存没有一丝怨言,反而对他从事的工作感到骄傲。
电表抄完了,要做的工作就是催缴电费,每个月的25日是结账日,在此之前所有的用户都要把电费缴清。上门催费吃闭门羹,是许多抄表员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唐保存也不例外,但他有韧劲、有耐心。
今年的一个冬天,唐保存到马武村王玉荣家催缴电费,此前唐保存已打电话提醒多次。王玉荣没让他进门,隔着门不耐烦地道:“忘了,明天交!”没等唐保存回答,门就“砰”的一声关上了。第二天,唐保存查单发现王玉荣还未缴费,又赶去他家。这次开门的是王玉荣的妻子。还未等唐保存说明来意,对方白眼一翻,破口大骂:“催什么催,不就是几十块钱的电费嘛,还怕我们交不起?”“砰”的一声,唐保存再次被关在门外。
唐保存在门外站着理了理情绪,隔着门心平气和地说:“如果对我们工作有什么不满意,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虚心改进,但电费还是要记得及时缴,不然停电了不方便的还是你们,我明天再来过。”结果次日一大早,王玉荣便跑到缴费点把电费交了,并红着脸向唐保存道歉:“唐师,对不起,这几天我家因为出了点矛盾心情都不太好,让你受委屈了,我以后一定会按时来交电费。”
一路走来,唐保存吃过很多苦,天气的苦、奔波的苦、被辱骂的苦、被恶狗追咬的苦,但每当夜幕降临时,看着村子里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温暖平复了他所有的苦。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他人,这是一种乌蒙山特有的精神和情怀。
网友热议
高原红草: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讲述,更没有高深的动机和闪光的理论,唐保存这样解说自己的行为:“当时就是觉得能做一点是一点,而且老人家用的电费也不多。”也正是这种最朴素的语言,最纯善的行为,才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雪莲花:这种善举,即便数字不大、次数不多,但其感召力与百万元、千万元巨额善款相比,毫不逊色。
smile小西:好人一生平安,做好人不难,但难在一直坚持,世界上有了这些人变得更加温暖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金三独霸:“他们曾经劝过唐师傅把帮别人交电费的钱节约下来改善一下自家生活,而唐师傅说,自己一个月少抽几包烟就可以帮老人把电费交上,老人家里就不会停电。几十元对自己来说不重要,但对老人来说却是一笔大开销。”
157@ :就是这样的人默默的传承着中国人的热血,我谨代表我自己向这位抄表工大哥致敬,力所能及的好事能坚持6年,你是个汉子!
少年派韭菜炒饭:坚持一件小事6年小事就成了大事,对待这样真正苦难家庭我们不该依靠个人的善举,得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刘晓明_:我曾经也做过类似的。没有什么。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坚持就不容易了。我佩服你!
记者手记
他让我感到温暖
25日一大早,我匆匆赶往会泽县金钟镇马武村,采访被帮助的白留存老人,老人不在家,后经打听得知,老人前几天到女儿家去了;中午,我又赶往金钟镇供电所,抄表员唐保存却因生病到昆明去看病了……几经周折才将两位采访对象找到并完成采访任务。
这次采访,是我做记者以来波折最多的一次,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次。
唐师傅6年来为老人交了1500元左右的电费,这点钱按现在的物价来说并不多,但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什么事都贵在坚持,而真正能像他这样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多少呢?他的那一份朴实和善良深深感动着我也震撼着我的心。
见到唐师傅,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凡,和其他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赡养着老人、抚养着儿子,过着简单的生活,只是他身上的工作服提醒了我们,他是一名抄表员在供电所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不为人知的、长达6年的帮老人交着电费,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时,他却只是腼腆的笑笑说刚开始只是想这样做就做了,后来慢慢地就成了一种习惯。
唐师傅很不善言谈,其实他的很多事都是他的同事们讲给我听的。到他家去采访,也是问一句答一句,我不问他也不会多说,更多的时候只是腼腆的笑着。他的妻子和他一样,很朴实,也是我问什么答什么。虽然他们没有和我多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能深深感受到那份温暖,他们都是好人。
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这份精神,能让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好人有好报,愿所有好人一生平安!张雯
(来源:云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