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霓虹灯下新一代

“南京路上好八连”与时俱进弘扬优良传统纪实

2013年04月28日09:01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霓虹哨兵”变身“特战尖兵”,13次紧急拉动次次第一——

“既让人民感到温暖,更让人民感到安全”

前年初夏,上海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八连参观。在观看八连官兵演示的徒手攀登、单手劈砖等一系列特战课目后,学子们意犹未尽,向连长刘金江抛出一个问题:“其他人也有这么厉害?”

刘金江笑着说:“你们可以随便点,看看他们练得咋样。”

一个、两个……学子们一连点了7名官兵,结果一个比一个厉害,纷纷称赞:“百闻不如一见,好八连果然名不虚传!”

其实,好八连的特战训练才刚刚起步。2011年3月,八连由步兵分队改为特战分队,训练任务由步兵课目转换为特战课目。

转换即转型。特战专业4大类16个课目,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时全连没有一个精通特战专业的骨干,甚至连本教材都没有。

面对全新的任务,八连立下军令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高标准完成转型任务。

党支部“一班人”成立了“支委示范班”,连长、指导员带队前往兄弟单位“取经”,虚心学习特战课目的训练方法,加班加点研究特战理论。两个月后,“特种训练十二法”出炉,转型训练实现突破。

攀登课目是世界特种兵的通用训练课目,副连长周文杰曾创下10秒48的全团纪录。一次,当他得知国外有特种兵能在10秒之内完成基础攀登全部动作时,内心受到强烈刺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做到。”

打那天起,周文杰开始了新一轮“冲顶之战”,每天身负30公斤的背囊,登上滑下,反复练习,一搏就是9个多月,终于创造了基础攀登用时9秒58的新纪录。

“一招过硬不算硬,招招过硬才真硬。”九班长左辉是上海警备区的训练标兵,16个特战课目,有15个他名列全连前三名,唯独摩托车特种驾驶有点弱。

为弥补这一弱项,左辉请战友把自己训练的全过程拍摄下来,放到电脑上反复观看,对照训练手册一招一式改进。在3个月后的一次比武中,他夺得摩托车特种驾驶第一名。

追求卓越,硕果满枝。受命建设特战分队两年来,八连高标准实现了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历史性跨越,特种专业训练课目人人达到优良标准,全团16项特战课目新纪录中,有12项为八连所创造;上级先后13次组织紧急拉动,八连次次第一。

八连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为何如此强烈?团长黄浦江给记者介绍了好八连的“四个雷打不动”:每周一次战备拉动雷打不动,每月一次支委会议训雷打不动,每月一次战备教育雷打不动,每季一次比武竞赛雷打不动。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今年春节,八连奉命为上海人民汇报演示特战训练成果,一位市领导当场赞扬:“今日八连既让人民感到温暖,更让人民感到安全!”

20余人考上军校或直接提干,110余人实现学历升级——

“想出彩的给机会,有梦想的能圆梦”

在八连当兵很苦很累,但“蜜罐子”里长大的一代,只要进了八连的门,个个勤奋好学,人人爱连如家,无人嫌苦怕累。原因何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员金宣宇的体会是:八连是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好地方,没有八连的悉心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

金宣宇自小爱好文艺,入伍分到八连时,随身带着两支萨克斯,手里拿一支,背上背一支。在新战友座谈会上,他坦言:“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考军艺。”

然而,不到一周他就泄气了。由于体重严重超标,他连上高低床都吃力,别说搞特种兵训练了。“这样的身体素质,哪能考上军校!”金宣宇开始怀疑自己入错了门。

“艰苦奋斗是咱连的根,只要肯奋斗,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指导员一边鼓励他,一边为他量身订制了“瘦身、强能、达标”三步走计划;连长刘金江每天早晨跑步时,把他带在身旁,循序渐进,由慢到快,帮他增强体能。时隔半年,他瘦了整整25公斤;一年后,他的训练成绩全部合格,被评为优秀士兵。

军校招生摸底考试时,金宣宇的萨克斯演奏艺术很纯熟,但乐理知识明显欠缺。连队便指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士兵帮他补习乐理知识。去年,金宣宇如愿考取军艺。

对有特长的战士是这样,对文化低的战士,八连同样为他们创造圆梦的机会。

战士梁昌红入伍后,尽管训练很刻苦,成绩也不错,但因为文化程度低,每次参加理论学习讨论交流时,他就紧张得直冒虚汗,连头都不敢抬。

从此,时任指导员江成玖把更多的爱心用在小梁身上。

欣赏是最好的动力。每次军事比武,江成玖就站在小梁身旁,当小梁取得较好成绩时,江成玖就冲他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当地方群众来队参观时,江成玖特意安排小梁“露一手”,让他同战友们一道享受出彩的荣光;当小梁融入集体后,江成玖又安排他主持连队饭堂的小广播,还指定一名排长帮他补习文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两年后,小梁彻底变了,不光学会了采写新闻,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想出彩的给机会,有梦想的能圆梦。”刚从八连蹲点归来的警备区副政委张维平说,这是八连培养人、塑造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他们保持长期先进、全面过硬的源头活水。

“成功的集体里没有失败的个人。”近10年,好八连先后有20多人考上军校或直接提干,110余人实现学历升级,50多人考取网络工程师、心理咨询师;转业退伍官兵有12人考上公务员,26人当上村官,42人成为企事业单位骨干和致富带头人。

历经50年风雨,“南京路上好八连”这面旗帜依然鲜艳如新!(王余根 丁绍学 记者 朱 达)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