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采访中难忘的画面

2013年04月27日16:2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7天时间,足以让人一辈子难忘。龙门山大断裂的又一次地动山摇,让新华社记者再次见证那些感动人心的悲伤与坚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可爱的人,令我们刻骨铭心,永志难忘。

没有恐惧,只有焦急

“上车!”——只有两个字,却已经深深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那是从芦山前往宝兴的路上,因路遇塌方,记者正徒步为直播车探路。不想返回途中再遇山石滚落,我们被困在两处落石点间,电话没有信号、步话机没有携带、直播车又相距甚远,几近绝望中,听到了这个声音。

一个着白夹克的年轻小伙子冒险将摩托车停在落石点前,几乎是咆哮着吼出了这两个字。在这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脸上,没有恐惧,只有焦急。此时,山上的碎石仍在不断滚落……

——李爱斌

坚强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20日地震当天,晚上从重灾区龙门乡返回芦山县城,搭的是水务局的车。上车时发现,这辆车的车门已经被砸得严重变形,挡风玻璃也变成了“蜘蛛网”。车上的县水务局副局长张伟和司机高治东两人,从上午8点开始巡查灾情,直到晚上还颗粒未进。在大灾面前,坚强的灾区干部群众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叶建平

村民们“约法三章”

距芦山县城31公里的双石镇石凤村唯一进村道路被地震损坏,救援物资无法靠车辆送入。在村里党员和干部组织下,上至65岁的妇女,下至7岁的孩子,组织起一支300多人的救灾物资搬运队。在记者随他们穿密林、趟小溪、钻石缝搬运的过程中,见证了他们的艰难和有序。当得知村民们“约法三章”,物资首先留给解放军和武警,剩下的统一运送、统一分发、照顾老弱病残和伤员时,我们深深地被这些灾区农民的纯朴和善良所感动。

——李紫恒

“我们来扫厕所”

强烈地震使灾区断水断电,没有水的日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25日早晨,记者在宝兴县武装部厕所里看到,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穿着迷彩服在反复打扫冲洗厕所,其认真程度不亚于宾馆的服务员。经询问得知,他们一个叫岳锐,一个叫苏鹏,还都是初中学生。“我们来扫厕所。”他们在用微小的力量,干着人们最急需的事情。

——蒋作平

知恩图报,爱洒人间

24日下午,在灾区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村口,一辆来自茂县满载矿泉水的大卡车正在卸货。由于连日奔波,司机李志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但眉宇间却透着坚定和倔强:“汶川地震时,茂县是重灾区,当时全国人民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这次芦山受灾,我们感同身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杨三军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