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芦山见证:“大协同深融合”的立体展示

2013年04月27日08:57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5年前的汶川创伤,犹在愈合之中。5年后的4月20日,突发的强烈地震又把比邻的芦山变成片片废墟。

此刻,悲怆的芦山土地上,从将军到士兵,从省长到群众,每个单元和部件,每个触角和神经,瞬间融为一体,聚合成一台大马力抗震救灾机器,高频快捷地展开行动。

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担当。军地双方心手相连、一体联动,资源共享、需求对接,描绘出立体抗震救灾图景,呈现了军地“大协同、深融合”的“芦山版本”。

山崩地裂,人心却空前凝聚

大地颤抖,家园破碎,芦山、宝兴等地人民身陷危难。

人民的呼唤,就是政府和军队冲锋的号角——

第一时间,成都军区成立抗震联合救灾指挥部,在芦山建立前指,负责军地协调;各任务部队分别与省、县、乡(镇)建立对接关系。

第一时间,四川省政府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雅安市级各部门全部迅速集结,阵前听令。

第一时间,军地联动,实行信息通报、情况会商。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凌峰、政委叶万勇,参加四川省抗震救灾联合指挥,实现了军地指挥调度无缝对接。

第一时间,一支支由官兵和地方人员混合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各重灾区展开救援。

军地双方的一致步调,从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

什邡市人武部部长张常青,带领46名救援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装备和医疗药品一路飞驰,于20日下午3时36分到达芦山县救灾指挥部。因救援队不熟悉道路,芦山县救灾指挥部立即派一名县安监局干部做向导,带领他们赶赴清仁乡。察看到清仁灾情较轻,他们又在一名乡镇干部的带领下来到宝兴县灵关镇,听镇领导介绍当地的道路、灾情等情况,之后才得以展开高效救援。张常青感慨地说,来到灾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又都得依靠人民。

震后,雅安荥经县城至两河口道路严重拥堵,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地震救援队车队行进缓慢。早一分钟赶到,就可能多救出一条生命。心急如焚的副团长陈代荣,拦下一名骑摩托车的老乡,请他搭载自己赶赴芦山。不料,五、六辆摩托车围过来,主动提出运送救灾官兵。后来,该团12人先遣队携带轻型装备,比大部队提前3个多小时来到芦山县龙门乡,救出被困危房的3位老人。

危难时刻,人命关天,军队与地方各级政府,怀着共同信念,情相融、心相通,密切协作并肩战斗。

地震发生当晚,一位团长率领部队来到龙门乡王家村,找到村支书杨全华。在杨全华的引领下,团长和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上搜救,直至深夜才离去。如今,杨全华后悔自己连这些军人的名字都没记下。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李勇带领官兵来到宝盛乡救灾,一位乡镇干部激动中有些客套。李勇急忙说:“啥时候了,一家人还说两家话,快说灾情,我好部署安排!”

在灾区,无论将军,还是排长,部队各级干部,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地方开展救援。

地震刚刚发生,芦山县人武部就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部长罗勇拿出地图,研判灾情,查找震中位置。不到1小时,33名摩托车突击队队员就向震中开进。他们来到龙门乡,挺进太平镇,在乡镇领导带领下,和自救互救的群众一起搜救被困人员,转移重伤员,成为灾区第一支展开救援行动的队伍。

震后72小时,是灾区任务最紧急、条件最艰苦的时期。四川省资阳军分区政委吴华带领380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帮助乡亲们搭建30多个简易居所。而当晚,他们却是风餐露宿。

夜幕下,资阳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李佳打来电话,说市委已为他们送来两车保障物资。李佳告诉吴华:“有什么困难,就说!”

无论军队,还是地方,为了生命救援,大家心往一处想。

无论前线,还是后方,为了灾区群众,大家劲往一处使。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