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为了你活下去,站起来,更坚强——直击芦山地震医疗救援

2013年04月26日14:5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要你站起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残

22日凌晨,28岁的王水平被送到了解放军第37医院急救室。

“右腿血肉模糊,仅有一点点组织还连着,血汩汩地往外冒,失血估计在1500毫升左右。”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唐佩福回忆。

在场的很多医务人员紧皱眉头。这样的伤势很有可能会被截肢。这样的结果对一位年轻人未免太残酷了。

王水平被迅速推进手术室。止血、去污泥、搭韧带……唐佩福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手术难度比较大,不仅要考虑保住腿,更要考虑到伤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唐佩福说。

4个小时后,当手术室大门推开的一刹那,王水平的同伴一拥而上。看着他被保住的双腿,同伴们抱头痛哭。

“相信我,一定能让你站起来!”23日在雅安人民医院,国家医疗专家队队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李危石,在手术前给伤者吃了颗定心丸。

然而,这位50多岁的伤者双唇紧闭,神情依然很紧张。地震造成他腰椎暴散骨折,碎骨块进入椎管,压迫到神经。尽管李危石每年要做300台脊柱手术,可他心里清楚,这里不比北京,仪器设备简陋,再加上余震频发,万一伤到神经,很可能导致终身瘫痪。

李危石更清楚这台手术的难度。单说要将直径6毫米的螺钉打入不及食指粗的椎管,只要出现几毫米的偏差,就可能造成伤者双下肢瘫痪等恶果。这一步通常需借助术中透视的X光机完成,而手术室这台老旧的机器图像模糊,几乎借不上力。

一个多小时的手术中,李危石全神贯注,屏息凝神,甚至连余震都没察觉到……

手术成功了。当李危石带着食品看望伤者时,这位倔强的汉子不禁痛哭失声:“我以为这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上有老下有小,我要是瘫了,这个家就完了!”

“地震救援不但要挽救生命,而且要减轻伤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曾参加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医疗救援。他认为,救灾既要及时,又要安全、科学,因为每一个细节可能都会影响到伤病员的一生。

针对此次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提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要求,并强调注意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努力改善功能,降低致残率。

“我们的医疗救援不仅要让人活下去,也要尽量帮助伤员站起来。”李宗浩说。

我要你更坚强——携手重建家园和心灵

黎琼躺在雅安市中医医院的病床上,感觉自己的腿就是动不了。尽管医生仔细检查过,她的双腿只有擦伤,并没有骨折或韧带损伤。

地震发生时,黎琼全身被埋,只有头露在外面。被送入医院后,她仍觉得腿还埋在瓦砾里。

雅安市适应心理研究所廖亚玲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惊吓过后的应激反应。心理暗示治疗后,黎琼已经明显好转。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病房,失去左腿的芦山县清仁乡芦溪村11岁少年黄谋大哭了一场,然后就变得少言寡语。

该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在心理治疗时告诉他,安上义肢以后可以正常走路。

“是不是只要穿上长裤,就看不出来腿有问题了?”黄谋的精神渐渐好了起来。

“心理干预发挥着与身体康复同样重要的作用。及早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帮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开始新生活。”周波说。

“震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家园,还有我们的心灵。震后24小时至72小时是进行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医生卓瑜说,“幸存者今后还要生活,如果他们心理上不能‘站起来’,有可能留下比肉体伤残更严重的后遗症。”

为减轻地震对心理的影响,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适时安排心理医师进行访视,对伤员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目前,灾区已开展心理治疗万余次。

在李危石看来,经过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洗礼,我们的应急反应更加迅速及时,医疗救援更加科学有序。而帮助灾区增强自身医疗救治能力,也是医疗援助的题中应有之意。

李危石介绍,随着救治的有序进行,在最初抢救伤者的紧张忙碌之后,国家专家医疗队ICU、肾内科、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专家,渐渐得闲帮助灾区当地医院规范医疗救治流程、开展临床培训。专家与灾区医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一直持续下去。(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6日电 记者吕诺、胡浩、叶健、刘永华、王茜)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