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3日11:11 来源:云南日报
美国萨贝琳娜 柯根干细胞研究扶助基金会代表考察同仁脊髓损伤中心
4月7日,昆明同仁医院脊髓损伤治疗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香港亚洲电视台的摄制组。两天内,他们对来自不同地区的近10名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访问。据了解,这群患者此前获得“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支持,参与了细胞移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启动临床试验研究
49岁的杨先生来自易门县,16年前的一次车祸致使其腰椎断裂,从此无法站立。2006年第一次获知“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的临床实验研究,至2010年才做了第一次细胞移植手术,目前在昆明同仁医院住院观察,等待开展第二次手术。
他说,援助计划对自己和家庭的帮助很大,手术后自觉更加轻松,在他人的帮助下练习步行有明显的进步。
对每一位受试者,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负责人和亚洲电视台记者都会进行详细询问,每一个生活、训练的细节均被一一记录在案。
据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副总裁郑爽介绍,该协作组是全球最大的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网络之一,由20多家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具领导地位的脊髓损伤中心组成。协作组成立的目的是发展及测试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务求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推向临床治疗应用。同时,香港大学脊髓损伤基金负责经费筹募等工作。
记者在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的网站上看到,今年4月的通讯中提及,“I/II期脐带血单核细胞移植配合复健训练治疗慢性脊髓损伤”临床试验于2011年9月在昆明展开,所有受试者除接受细胞移植外,同时参加为期12周的康复训练。
这是一项开放性、剂量递增临床试验。至2012年1月,已有18名受试者移植了由低剂量4×4微升至高剂量4×16微升的脐带血单核细胞。术后四周初步评估显示治疗沒有对受试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细胞移植是安全的。研究预期在2013年夏季完成。
另外,该协作组同时于2011年9月展开了临床试验CN102c“碳酸锂口服、脐带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亚急性期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这项研究针对于四周内受伤的患者,目前已有16名受试者参与治疗。
边疆引来“金凤凰”
事实上,以朱辉为带头人的脊髓损伤治疗团队早已不是第一次获得国内外著名基金的青睐与支持。
据介绍,此前来自国内外的不少于6家基金组织为这个团队提供了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临床研究支持。
朱辉本人任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脊髓损伤学会秘书长、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国际脊髓损伤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学会委员。她和她的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5篇。
在建立昆明同仁医院脊髓损伤治疗中心以前,朱辉供职于某部队医院“脊髓损伤治疗中心”,她是创始人。退休以后,在各方支持下,也为了更多来自全世界的脊损患者得到救治,她来到了新的平台。
昆明同仁脊髓损伤治疗中心成立了一个由全世界范围内的该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包括苏国辉教授 (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Wise Young教授 (美国Rutgers大学,中国脊髓损伤网络负者人)等。这些专家委员会作为朱辉团队强大的支持和补充,为患者提供全世界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经慈善组织或基金会的严格考察和推荐,昆明同仁脊髓损伤中心收治范围不断扩大。记者在病区看到,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脊髓损伤患者,令该中心俨然一个小型“联合国”,英语成为“通用语言”。
Alixander,一位30岁的美国女士,刚来到昆明治疗不足一月。去年9月,她的父亲Ralph经过细致考察,最终决定把女儿送到了大洋彼岸的昆明治疗。Ralph本人也是萨贝琳娜·柯根干细胞研究扶助基金会的理事。
本报记者 刘 婕
(来源:云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