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3日11:09 来源:云南日报
3月25日这天,威信县公安局扎西派出所民警肖吉芬和谢光云把小谢靖收拾整洁,牵着他的小手向外走。小谢靖开头不明白为什么,还有点儿不情愿。可当他和很多同他一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找到久违的家的感觉时,他终于明白两位“妈妈”的用意,他笑了,笑得很灿烂……
车站里有个哭闹的小男孩
去年8月的一个傍晚,威信县公安局扎西派出所接到报警:县运输公司候车室里有个小男孩在哭闹,可能是迷路找不到家了。接警后,值班民警肖吉芬和同事们一道来到运输公司,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正在痛哭。他不会说话,只会用手比划,见有人来哭得更伤心。见此情况,肖吉芬和同事们商量:“先带回派出所再说”。
到派岀所后,这名6岁左右的聋哑男孩唯一的反应就是哭闹。此时天色已晚,肖吉芬觉得小男孩肯定没有吃饭,于是把他带到派出所食堂打饭给他吃。看到小男孩狼吞虎咽的样子,肖吉芬感到既欣慰又揪心:男孩的家在哪儿?他为什么独自出现在候车室呢?此事自己不能不管。但怎样管呢?带回家里,同是警察的丈夫不会反对,但上班时间孩子没人照管;放在派出所,又影响办公。面对这两难选择,肖吉芬只好去跟县公安局副局长兼所长肖发涛汇报,请求解决这个难题。
听完情况,肖发涛出主意说:“不如在你的辖区找户可靠人家,暂时寄养在那里,然后我们慢慢想办法!”经多方奔走,10天后,肖吉芬终于得到扎西镇龙井社区老街谢光云的同意,把男孩暂时寄养在她家。在马不停蹄地为聋哑小男孩找“家”期间,肖吉芬坚持每天在所里照顾小男孩,给他打来饭菜,给他洗澡,还给他买来新衣服。
四处奔忙为聋哑儿找父母
小男孩成为谢家的“非常成员”后,肖吉芬又给他买来换洗衣服。由于不知道他的名字,她和谢光云商量暂且为小男孩取名为“谢靖”。
此后,肖吉芬一有空闲就牵着小谢靖的手在街上转悠,试图从中能找到有关小谢靖身世的线索。可一看到客车,小谢靖就倒在地上不肯走,还会用头部撞地来表示“抗议”,肖吉芬由此初步判断小谢靖可能是被人用客车“空降”过来的。当她看到小谢靖脚上有多处被划伤又被缝针的伤口时,她怀疑小谢靖可能已被多次“转手”,或曾有人想利用他的残疾作“发财”梦。为找到他的亲生父母,肖吉芬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DNA检测上,她叫来刑侦大队的同志抽了小谢靖的血,与失踪、被拐儿童血样作比对,可至今仍无结果。
这期间,肖吉芬通过努力,为小谢靖从民政局申请了孤儿补助,交给谢光云开支。到春节过年的时候,肖吉芬向社区和扎西镇领导汇报,要求在春节慰问困难户时对暂时收养聋哑弃儿的谢光云家重点倾斜,同时她自己拿出200元钱给小谢靖,请谢光云好好照料他,直到她为小谢靖找一个更好的“家”。
聋哑学校里来了一名新生
一次去谢光云家看望小谢靖时,小谢靖打老远就跑过来迎接她,十分吃力地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妈”字,虽然音不准,可就是这个模模糊糊的读音,让肖吉芬眼睛湿润了……她在心里许下誓言:一定要让小谢靖读上书,有个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去聋哑学校读书,只有到了聋哑学校,谢靖才可享受国家相关政策,食宿、学习暂且无忧。但读书是需要户口的,这可怎么办呢?
正当肖吉芬一筹莫展的时候,同样一直关注此事的肖发涛给她打来电话:“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也要让小谢靖成为聋哑学校的新生。”
为了实现这心愿,肖发涛、肖吉芬几次三番找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商量、协调。可按正规程序,必须要有其户口、监护人、身份证编码等信息,而户口是首要条件。可户口必须要载明其出生年月日,然后才编码身份证号;可出生时间得有《出生证明》,从哪里找这个聋哑男孩的《出生证明》呢?这把多年来帮助多人办疑难户口的肖发涛和肖吉芬都难倒了。但他们凭着执著和耐心,多次跑有关部门汇报问题的特殊性,多次请求有关领导开“绿灯”。最后,聋哑学校拗不过两人的软磨硬蹭,同时也为他们的义举所感动,终于答应先接受这名“特殊新生”,但仍然要求必须在本学期之内完善相关手续。肖吉芬、肖发涛表示,竭尽全力去争取。
3月25日这天,肖吉芬和谢光云把小谢靖送到了学校,当看到谢靖脸上灿烂的笑容,两位民警觉得,这8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本报通讯员 余飞 范孝贵
(来源:云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