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0日08:32 来源:北京日报
国旗护卫队后备升旗手李作朋进行收国旗的标准动作训练。 本报记者和冠欣摄于2012年12月25日
人物:李作朋
(国旗护卫队战士)
梦想:希望有一天,妈妈能看到我在天安门升国旗。
清晨,当国旗护卫队里“铿、铿”碰撞铁杆子声一响,大家就知道,升旗手小分队又开练了。
21岁的山东济宁小伙子李作朋暗自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站在国旗旁,屏气凝神,深情地望着五星红旗。突然,他伸出左手抓住旗杆,右手猛地向左侧挥去,在旗角沾地前把旗面归拢到旗杆上。
“要想迅速收旗,动作还要快!”班长高红甫说。一面大国旗长5米宽3.3米,要想将展幅这么大的国旗迅速收起,五六秒内要挥臂13至15下。
每一次挥臂,李作朋都使尽全力。“呼呼”的掌风,让旗杆发出“铿、铿”的脆响,3.78米的旗杆被撞得微微抖动。“一定要用力才能让旗杆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让站在后面观旗的群众也能听到。”高红甫边说边盯着李作朋的动作。
身高近1.9米,浓眉毛高鼻梁,典型升旗手的国字脸。李作朋身后,有一棵大槐树,从2011年6月入选国旗护卫队后,他就在这棵树下开始了艰苦训练。从旗杆和他较劲,到他跟旗杆较劲,不爱说话的李作朋一门心思扑在了升旗手训练上,最大的梦想就是早日练成一名正式的升旗手。
入伍后第一次看升旗,李作朋就被升旗手的威武帅气深深吸引,“我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
北京武警总队每年都会选拔60名新兵补充到天安门支队。新兵们要经过100天超大强度的专业训练选拔,然后再训练再选拔,优秀者才能进入36人的升降旗方队,其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列为预备升旗手。
训练有多苦,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首先要过三关:站功、走功、持枪功,每过一关都要脱几层皮、掉几斤肉。36人的方队从金水桥到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下,横看成行,纵看成列,正步行进138步,每一步都是75厘米,每一分钟都是116至122步。(下转第二版)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