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9日04:46 来源:重庆日报
音乐梦,已成为杜伊林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 文晶 摄
梦想宣言
追梦过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我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享受着每一个过程。
人物简介:杜伊林,63岁,曾任市肿瘤医院特检科主任,主任医师,如今被医院返聘。其原创歌曲《欢迎您到西部来》和《巴江水》曾获国家民族歌曲大奖赛银奖。
“这是我的作品册,里面的歌曲都是我谱的曲子。”4月18日中午,市肿瘤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一见到记者,杜伊林便熟稔地从第一层抽屉里掏出几叠乐谱,逐一翻阅介绍,脸上有年轻人般的兴奋。很难想象,这位发型时尚、笑容爽朗的老人,早已是花甲之年。“我有音乐陪伴,心里没有郁积,有一颗年轻人的心。”杜伊林轻松地说。
“当医生,一样也能唱歌”
杜伊林的“音乐梦”从小就有。
她的父母都是西南大学(原西农)的老师,她从小在校园里长大。那时,校园广播每天定时播放的优美旋律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想哼歌,但家里没乐谱,她就到邻居家去借。借一本,抄一本,再唱十几遍。不认识五线谱,仅凭小学音乐课上的些许简谱知识,她学会了上百首歌曲。而后又借别人的乐器,自学了手风琴和电子琴。有人说,杜伊林有这方面的天赋。“天赋说不上,只能说我热爱音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她笑着对记者说。
知青返城,杜伊林在家人的劝说下选择了医生行业。“当时并不失望,我不是为了当艺术家才喜欢唱歌。当医生,一样也能唱歌,一样也追‘音乐梦’。”她频频出现在医院的文艺活动中,排曲、合唱、伴奏,有几次还带领院合唱团获得街道和区里的音乐奖项。
“追梦的喜悦,不在结果只在过程”
2003年,杜伊林开始创作歌曲。
第一首歌是肿瘤医院院歌《生命之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她在院长办公室看到征集来的歌词,“脑海里猛然浮现出旋律,情不自禁地就唱了出来。”事隔10年,她仍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旋律得到领导的表扬,最后成功获选院歌曲谱。”
这次成功给了她很大鼓励。她的音乐梦又开启了另一扇窗——创作,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想,以旋律来记录。她养成了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坐公交车时,午休时,户外摄影时……她都会拿出纸笔来比划。“灵感一来,也许就是十多分钟,就能作出一首曲子!”
10年时间,她创作了150多首歌曲,并且出版了个人音乐作品册。以她自谦的说法是,曲子虽难登大雅之堂,但自娱自乐还行。对于杜伊林而言,收获不是创作的数量,也不是歌曲的获奖,而是创作的过程。”她说,那是一种不掺杂任何目的性的创作。每完成一首歌,她都能感受到幸福。
个人音乐会只是梦想的节点
2011年5月12日,是杜伊林最自豪的一天。
当天,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上,杜伊林的15首原创歌曲,由她的朋友、同事、甚至病患逐一伴奏和演唱,获得阵阵掌声。这一刻,杜伊林收获了她的梦想。“我的歌能让大家感到愉悦,所以我成功了。”
之后,杜伊林开通了自己的音乐博客。工作之余,她会将歌曲上传到博客里,还有了700多名粉丝。“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会继续写下去,它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她说,特别是现在有了孙子,接下来会朝儿歌方向发展,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为了追梦,牺牲了什么,比如说金钱、家庭?”记者问。
“没有。”她毫不犹豫地说,追梦过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我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享受着每一个过程。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