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VILLAGE外设立的出租车候车区内排队打车者人头攒动。记者 孙戉摄(资料照片)
近日呼之欲出的《关于加强出租汽车管理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意见》,从出租定位、体制机制、运营模式、政府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提高出租汽车行业运营服务水平。市交通委昨日发布消息,本市将于6月前配合出台8项细则,包括出租车经营权由无期改为6年有效、租价结构近期将调整等,以期1至2年内“打车难”状况有明显改观,拒载等严重服务质量问题的有效投诉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电召、定点候车等高效打车模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式打车”的主流。
细解8项细则,其中两项力度最大。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晓松点评:“出租汽车企业将逐渐改为‘专营’,避免糊涂账,这触动了企业的‘命根子’。还有一项也堪称‘革命’,本市将推广电召服务,改变目前街边招手即停的‘中国式打车’习惯。”
【调整供需】
现状:北京每人平均年打车35次
目前,本市有营运车辆6.6万辆,这一数据10年没变。这一行业中共计有出租汽车企业252家,的哥的姐10万多人。出租车出行比例占交通出行结构的6.6%。市交通委统计,出租车日均客运量达190多万人次,每年约7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出行,相当于平均每名北京人一年要打35次车。这一比例,显然没有满足这座城市出行者的“胃口”。
昨日13时28分,三里屯附近的一条辅路上,伸手打车的乘客站了一溜。市民王小姐抱怨:“等了七八分钟了,也没车,打车越来越难。”
李晓松分析,打车难,是国内各大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能找到一些共性,比如城市人口净增过快,人们出行总量势必增长。还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租车租价却维持原状,更多人有能力打车。
就北京而言,限行、限购等一系列给路面“减负”的政策出台实施,一部分驾车人改选其它方式出行,很多有车族出行首选打车。
应对:适度增加出租车总量
是否增加出租车总数,如果加,加多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出租车的定位。《意见》首次科学确立了出租汽车定位——本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出租汽车为补充。这意味着,出租车不会无序增多。换句话说,十几年前“路边抬手挠头,都能一下停下3辆出租车”的情况,不会再现。
本市将坚持和完善出租汽车公司化经营体制,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行业规范化服务水平;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技术、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供应和需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立起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小汽车为辅、出租汽车为补充的特大城市客运交通格局。
经测算,本市出租处于“紧平衡”状态,逼近加车临界点。因此,交通部门将适度增加出租车的投放。
措施:
1.新增出租车主要拉预约活儿
本市将综合考虑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指标和市场状况来调节供应总量,适度增加的车辆主要服务于预约叫车和保点运输服务。
市交通委解读,这种总量动态调控机制,是当出租车里程利用率降至60%左右时,适度减少运力规模,升至70%左右时,适量增加运力。
2.五环内高峰期出车率达8成
存量出租车将进一步盘活。目前,本市出租车近5成为双班运营。交通部门会通过调增双班,提高出车率和适度增加出租车辆投放等措施,增加运能。
同时,本市将监督调度提高出车率,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计价器系统对出租汽车企业实时出车率进行动态监督调度,考核出租汽车运营情况并与企业主体责任挂钩,确保交通高峰时段五环路以内出租汽车出车率不低于80%。
3.年内增800辆电动出租车
本市将适度发展郊区县区域客运,根据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和新城发展需要,制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远郊区县发展区域纯电动运营小汽车。今年内,电动出租车总数将在目前近1000辆的基础上再增加800辆。预计到2015年,本市还将陆续投放1000辆电动出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