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一家河村:土地入股农民收入超万元

2013年04月17日10:14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作为全县曾经有名的牧业村,多伦县蔡木山乡一家河村拥有土地广袤、草场辽阔、资源条件好等优势,但因国营牧场改制后遗留下诸多问题,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度蜕变为后进村、混乱村。

  村党总支按照“稳定是基础、种草是保障、养畜可致富、服务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在村党总支的努力下,该村成立了草业协会,引导农民从沙化地退下来造林种草,通过“党组织+协会”运作模式,积极为农户联系销路。仅2012年,农民通过协会销售畜草就达4万多吨,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全村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2.1万亩,会员也增至百余人。在草业协会带动下,提高了农民养殖奶、肉牛的积极性。村里又争取200万元农开办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育肥牛舍82座,并积极帮助农民跑贷款购买奶牛。现在,全村饲养25头以上奶牛的养殖户有51户。

  该村先后注册成立了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通过入股形式,将耕地集中在合作社统一运作管理,既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又规避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该村成为全县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的村。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农机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

  为有效解决牧场改制后的遗留问题,该村对原牧场所辖草场、荒山、土地进行重新核实、丈量,对具备条件的原牧场职工均给予草场和土地补偿,并经有关部门同意,将这些职工纳入社保范围,2008年又为其余具有农民身份的村民争取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正是这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让村党总支赢得群众衷心拥护。如今,该村形成了党总支领导下的党员群众团结协作、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处处彰显着活力和生机。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