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4·14”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与玉树、与地震、与大爱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感动、无数的力量。
三年前的4月14日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玉树地区。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桥塌路断、房倒屋垮,昔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鲜活的生命顷刻陨落凋零。
当时,一组数字让世人震惊:重灾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 24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10多亿元。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平房基本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这一组数字表明,解放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倾力建设的玉树县结古镇,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地震的一瞬间几乎化作了乌有。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人民倾力支援、大力支持,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和支持。
第一时间,正在国外出访的胡锦涛同志决定提前回国,紧急召开会议并于次日上午就赶到灾区视察指导;
第一时间,温家宝同志立即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并两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第一时间,国务院成立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部署抢险救灾;
第一时间,人民军队集结到灾区开展救援行动;
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物资汇集到灾区;
第一时间,青海省、玉树州都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可以说,从中央到省州县、从军队到地方、从一线到后方,整个指挥系统政令畅通、高效运转,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最好效果救治伤员,最优服务安置群众,最强措施恢复秩序,最快速度启动重建,全国各地向玉树捐赠款物上百亿元……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迅速展开。
说不清有多少个第一时间,说不清有多少心在为玉树哭泣,也说不清有多少人为玉树重建流血、出力,但有一点可以说清楚: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对玉树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对藏族同胞的特殊厚爱,对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特殊支持,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和感天动地的无疆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