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建宁:闽江正源的绿色路

2013年04月12日08:06    来源:福建日报

  穿行在层层绿色中,走过田埂,潺潺水声一路伴随,还不时可以听见鸟叫。空气很好,道路艰难,步行一个多小时后,闽江正源头——张家山自然村终于出现在眼前。

  这段路程,村民张水龙前几十年几乎几天要走一次,肩上往往还挑着百来斤重的担子。

  如今,他已经在建宁均口镇上住了快十年。“真是后悔没有早点下山,现在的日子,舒心太多了。”

  均口镇党委书记张骏鑫介绍,作为闽江正源头,整个均口镇在生态保护方面承担了更大责任。全部林地面积39万亩中,划入生态公益林和生态保护区的就有27万亩。

  张骏鑫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种植经济林,村民原来年均亩效益可以达到600元,而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的补偿金只有12元,原来的木材加工企业也全部撤离。

  但生态账可不能这么算。由于村民的生产生活都会对水源产生一定污染,镇里决定对张家山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

  “没田没地,又不会做生意,下去了靠什么生活?”张水龙不是没犹豫过,但镇里的优惠政策让他心动了。搬迁村民能以市场价的一半获得土地,每户人家还能享受省里造福工程3000元的补贴。第二年,张氏兄弟的新房就盖起来了——四层楼,每家一间店面,楼上每户一套140平方米的套房。

  靠着电工技能,张水龙在家门口做起了电机生意,去年又开了家小粮食加工厂。“一年赚个四五万不成问题。”张水龙笑呵呵地说。其他几个兄弟,也卖起水泥、钢材,开了餐馆,一排店面,红红火火。村里不少年轻人,在镇上的食品和服装企业打工。“只要勤快点,下面的机会,就是比山里多。”现在,全村17户人家中,只剩下3户还住在山里,大部分农田退耕还林。

  “山好,水好,空气好,这是建宁最大的本钱。保护好闽江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建宁县副县长谢忠喜表示。近年来,县里明确了绿色发展的道路,在产业发展上做起“减法”来,毫不犹豫。最近三年,全县先后拒绝了28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又陆续淘汰了7家污染企业和13条落后生产线,每年的木材砍伐指标已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十几万立方米,下降到如今的五六千立方米。

  生态美的前提下如何让百姓富起来?建宁大力发展以烟叶、莲子、黄花梨、黄桃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大力延伸产业链,引进无污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如今,几大特色农产品都已成为农民的增收法宝。

  编后:下游要喝水,上游怎么办?地处闽江源的均口镇绿色发展路或许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为了母亲河清水长流,当地干部群众付出了心血,作出了奉献。令人高兴的是,张水龙们离开原本赖以生存的林地、田地,非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过上更舒心的日子。这得益于政府给予了优惠政策,并大力引导村民转型发展。可见,只要下了决心,多想办法,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