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9日05:31 来源:重庆日报
巫山县笃坪乡,村民晾晒庙党(党参)。 通讯员 梁长一 摄
近日,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大坪村五社,村民徐永福将炭火生起,伸出双手搓揉着,脚下的小猫也把整个身子蜷缩着、贴在火炉旁,即便如此它还是冷得瑟瑟发抖。
大坪村地处秦巴山腹地,海拔近1700米,山高坡陡,使得当地不宜种粮却适宜种中药材,尤以庙党(党参)为特色。
都说种庙党能致富,但种了一辈子庙党的徐永福家里却全然不见这种迹象:房子是30多年前修的,墙上到处是土疙瘩,楼梯散了架,用木梯子凑合着上下楼,屋顶也有些残破,冷风直往里灌。
“市场行情时好时坏,收入很不稳定。”徐永福说,这折射出巫山庙党的现实:种植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使得这一百年产业迟迟没有成为村民的致富法宝。
老药农的困惑
徐永福生于194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在种庙党,而今,庙党仍是他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东西,好是好,就是费事。”他说,育苗需要两年,一亩苗子能种4亩。解放初期,徐永福家里只有两亩多地,便用3分地育苗,剩下的用作种植。
育苗时间长,见效时间也不短。按照徐永福的说法,庙党从种下去至初见成效要5年,对于完全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时,庙党被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党王、单枝、共苗、株儿和党渣——直径一寸为党王,五根并在一起为单枝,七根为共苗,而价格也逐次递减,从2.3元/斤至0.3元/斤。
以当时的玉米价格(供销社收购价5分8/斤)为参照,种庙党算是“暴利”行业,但一亩地只能收获一两百斤,而且是从育苗算起到第7年才有这么点收获,让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的收购价格是恒定的,这多少稳定了药农的信心,而到了90年代后,市场放开了,收购方从供销社变成了药贩子,药农开始提心吊胆了。
“价格起伏很大。”徐永福记得,2004年时党参的收购价是8元/斤,基于此,不少人扩大了种植规模,没想到第二年收购价就陡降到3元。
市场的价格杠杆一直“折磨”着药农的信心,而调控却迟迟不见踪影,“要不是这里确实不适合种粮,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吧。”徐永福坦言。
与做大失之交臂
巫山庙党的种植历史已超过100年,然而根据统计,时至今日,其种植规模仅7000亩,这不是一个百年产业应有的数量。
究其原因,品牌的保护与开发滞后是重要原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巫山庙党成为市场上认可度极高的一个品牌,但一直没有通过国家工商注册认可,而是始终以最原始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弄不到一顶“皇冠”,就登不了大雅之堂。
当时,与红椿接壤的湖北恩施市板桥镇有不少药贩子到红椿收购庙党,经过包装,贴上“板桥党参”品牌,进入国内外市场,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肥水流进了外人田。
红椿也曾对此做过专题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在巫山庙党的漫长发展历史中,政府一直没有明确给予产业扶持,一直没有商业运作,光靠农户单家独户种植,小打小闹,药农的种植积极性随价格的波动而反复,在利益的分配上受益较低,制约了庙党的做大。
散户自然开发不出什么新技术。过去几十年里,徐永福一直用“七搓八扳”的手艺加工庙党。所谓“七搓八扳”,是指挖回后,经过适宜的温度,把参晒软后,扳掉泥土,然后开始搓参;后再晒、再扳、再搓,循环往复七八次,使参的表面形成鸡皮皱,首尾药性均匀。
相关人士坦言,这种加工工艺,品种没有选优,科技含量不高,开发深度严重不足。
种种原因,让巫山庙党这个独特的、地道的且具有历史文化的农业产业资源,因为打造、包装、宣传的不到位,迟迟没能成为巫山的一张“名片”。
前路仍旧漫漫
事实上,针对这种因政府缺位而导致的种种后果,巫山已开始补救。
1995年,经过努力,中国药典95版出现了关于巫山庙党的记载,其文如下:“党参味甘平、功能是补中气不足,润肺之和,尤以巫山庙党最佳。”
2010年,巫山庙党成功申报原产地理标志,又向着打造品牌迈出坚实一步。
但前路依然漫漫,例如规模扩展问题、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加工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巫山县扶贫办主任朱钦万直言。
要做响品牌、开拓市场,首要的是扩展规模,针对这个环节,巫山想到用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加以应对。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种苗,一亩种苗需要近800元,按照巫山设计的3万亩庙党规模,不算流转土地的费用,光是种苗就需要数百万元,因此企业只能去融资。“银行贷款偏向于风险小、投资回报快的项目,庙党两样都不占,当然恼火了。”朱钦万说。
深加工亦是如此。目前的规模不足以满足大批量加工的需求,小规模的加工又产生不了高额利润,而因为资金问题规模扩展的速度也相当缓慢,因此即使企业有心发展深加工,也只能且看且行。
“但眼睛总是要朝前看的。”朱钦万说,“现在政府已经明确要打造以庙党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以后,产业扶持、配套政策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将尽力做到最好。”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