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2013年04月07日04:54    来源:甘肃日报

  环境污染,假冒伪劣,虚假广告,都使社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人们往往发问:现在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呢?

  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一个社会中人们彼此高度信任,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融资成本。而相反,一个充满猜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举手投足都处处为难的社会。你去商场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是因为你信任这件商品。如果你信不过,你可以看质检报告;对质检报告也信不过,你可以提交有关部门检验;对检验结果不信任,你或许还得去考察流通环节、生产环节,看看这些环节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这样做的成本就会很高,甚至高到无法承担。显然,猜忌提高了人们的成本,一个对他人处处猜忌的社会中,人们的正常生活是无法进行的。

  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信任基于他人行为的可信赖。人们又如何知道他人是可信的呢?

  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人人知根知底,他们言谈行事都在熟人的眼皮底下,因而他们是可以信赖的。作奸犯科的人会被排斥在熟人圈子之外,其本人甚至子孙后辈都会背着污点,难以做人。这有效地制约了熟人社会中的欺诈行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中,人人为自己不认识的人生产,人人也消费自己不认识的人生产的产品。这会诱导人们从事一锤子买卖,诱导人们说谎欺诈。对此,人们天然地怀有戒心。所以,陌生人社会的信任更为重要又更为难得。

  化解陌生人社会信任危机的关键在于公共权威。人们建立了公共机构,制定了维护诚实信用的法律法规,并委托公职人员负责对法律的执行。这是以公共权威做担保,让社会相信,经过公共权威机构检查、鉴定和认可的产品是真实可信的,是可以放心消费的。人们对陌生人生产的产品的信任,便来自对于公共权威的信任。我们虽然并不认识为我们盖房子的人,但是建筑部门提供的质检报告消除了我们的疑心,我们可以放心购买;虽然我们并不认识某个医生,但是医疗机构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也对他的行医资格作出担保,我们可以放心去看病治疗。所以说,陌生人社会的人际信任,根本上来自对公共权威的信任。

  公共权威虽然成为沟通陌生人之间互相信任,因而减少交易费用的关键,但是,公共权威也往往会因为腐败而失去公信力。公共权威也可能被收买,公职人员也可能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公共权威提供的信息也可能完全不真实。这种情况下,权威机构的公信力就会持续下降,维护社会陌生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纽带便会立即断裂。当公共权威也因为腐败而不值得信赖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人们不敢买市场的菜,不敢吃饭馆的饭,不敢住开发商的房,不敢喝自来水公司的水的状况。社会就由信任社会转入猜忌社会,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提高社会互信的根本,显然在于提高权威机构的公信力。而权威机构公信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权威机构公职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那么,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从哪里来呢?这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它来自一套规范的监督问责机制。一旦公共权威的公职人员作出不负责任、有损公共权威、降低公信力的事,就应启动问责机制,轻则追究行政责任,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这样的制度被建立起来而且被严格执行,则公共权威机构和人员认真负责的精神就会被培养出来。

(来源:甘肃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