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5日02:11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于丽爽
北纳上游河北省云州水库之水,东调密云水库,西补官厅水库,南输十三陵水库。
位于延庆境内的白河堡是北京第五大水库,自1983年竣工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向城区输水,30年累计输水34亿立方米。2003年以来,为保城区居民用水,白河堡的水只供密云水库,每年输水量达8500万立方米。
京西北,山峦叠嶂。群山之间,初春的白河堡水库,冰面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阳光一照,不再亮晃晃,坑坑点点有些发乌。
“冰层已经酥了,3月底4月初就全化开了。4月20日左右,我们就开始给密云水库调水。”站在岸边,白河堡水库管理处负责人刘兴仕告诉记者。
1985年大学毕业一参加工作就来到白河堡的刘兴仕,对水库的一切张口就来。“水库1970年动工,1983年竣工。是一个跨流域调水枢纽工程。和云州水库、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五库联调。”
当年,修水库的一个关键工程是长达7公里的输水隧道,通过这个隧道,山后的白河堡水被调到山前的调节池里,再经过几条干渠把水输送到各个水库。这其中还有一条北干渠,是专门用作农业灌溉的。山前平原上的30万亩粮田,都是靠白河堡水来润泽。“那时从来没为给地浇水发过愁,而且,稻田特别多。我们的稻米,历史上曾经是皇宫专用的贡米。”遥想当年,当地农民的眼神里依然充盈着骄傲。
不但如此,白河堡给官厅水库补水的补水渠,大部分借道延庆的母亲河——妫河。而妫河流经延庆县城时,又形成了大面积的景观水面——东湖和西湖。妫河水流充足时,可以荡舟水上。(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流水不腐,那时,妫河水质清澈,虾多鱼肥。而东湖、西湖,也因这流水的荡涤,风光旖旎。
可到了2003年,这一切悄然改变。这一年,因为干旱等气候原因,北京城区供水形势日益严峻。而白河堡水库,和上游云州水库之间的80公里河道,干扰少,水量稳定,水质优良,是全市除密云水库外来水量最好的水库。为缓解城区的供水紧张,市政府做出决定:白河堡水库的水,今后只往密云水库调——这是白河堡水进城的最短线路,以保证城区供水。除此之外的其他用水,全部停止。
延庆盆地,再见不到这一池清流。“延庆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30万亩粮田,干着,开始减产。政府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同时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刘兴仕介绍,当年的稻田大部分改种了果树,而且是耐旱的杏树。仁用杏、鲜食杏,如今,杏树已经成了延庆县的一种特色果品。
为了护好白河堡这盆清水,白河堡管理处建立起四五十人的水环境管护员队伍,专门负责清理水库周边的垃圾,规劝游人,检查过境车辆等。
“五冬六夏都在大山里,刮风下雨更得来回走,巡视着。苦是肯定的,但一想咱这是给北京城护水,责任重大,心里很骄傲。”白河堡水库水环境管护员高继承说。风吹日晒,在他脸上留下道道痕迹,但他淳朴的笑容,却像阳光一样温暖。
2003年以来,每年的4月、7月,都是白河堡水库给密云水库调水的日子,每次调水,都需要20天左右。
“流经延庆、怀柔、密云三个区县,河道全长120公里。”刘兴仕告诉记者,每年调水前,市水务局的水资源管理处,都会联合延庆、怀柔、密云一起进行安全检查,清除河道中的障碍物。还会在沿途张贴告示,警示沿线的居民和途经游客。输水过程中,三个区县还会组织专门的队伍,沿途24小时巡视,避免发生任何人身和财产损失。
“今年调水初步定在4月20日左右,到时你来看,一开水闸的时候,真是万马奔腾,每秒钟二三十个流量的大水冲出闸门。”刘兴仕说到这儿,语调无比欢快。
2010年7月,记者曾在白河堡下游的千家店镇亲历调水的过程。河道上,绿草茵茵,一排排碗口粗的杨树。远远地,一股混黄的水流漫过绿草而来,越来越大,淹没了草尖,没过了树腰,眨眼功夫就波涛滚滚,势不可挡,令人震撼。逆着水头往上游走,水质越来越清澈,水面看上去也越来越舒缓,两侧的青山在碧水的映衬下,立即灵动起来。
“有的来玩时赶上了的游客,第二年还来,第三年还来,一来住好几天,就为看这水景。咱千家店不叫‘百里山水画廊’吗,调水的时候来,最美了。”千家店镇千家店村的白河护水员韩冬明,每年调水时都负责在沿线巡视,有时还主动帮游客照相。调水时虽然辛苦,但他说,看见大水来时,心里最敞亮,“今年‘五一’,一定要来看水!”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