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郭树清:从哲学出发 与经济结缘

2013年03月30日16:12   来源:齐鲁晚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学生活

同学叫他“蒙古牛”

经过三年多的插队磨练,1978年3月,郭树清离开红格尔,考进南开大学哲学系读书。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很多事情还未回到正轨。郭树清读的是“哲学系1977级”,但直到1978年3月才入学。

班上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十几岁。虽然插队耽误了三年,但郭树清仍然属于年龄小的学生,有的同学直接喊他“小郭”。

已经退休的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许瑞祥,当年与郭树清同住一个宿舍。在他眼里,年龄小他十岁的郭树清就像个小弟弟,不爱说话,老笑眯眯的,跟谁处得都不错。每次回内蒙古老家,都会带些奶酪、酒之类的土特产,回来跟同学分享。

刚开始,大家只知道郭树清是“内蒙古农村来的,教学基础不好”,但很快,郭树清凭借着勤奋好学,在大学里崭露头角。

郭树清的同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焦垣生回忆说,那时候同学们学习很刻苦,教室晚上从不熄灯。后来大家约定,谁走得最晚,谁负责锁门。平日里,走得晚的学生能学到凌晨一两点,同学经常在深夜教室里看到郭树清的身影,“一半时间都是小郭锁门”。由于拿走了钥匙,第二天一早,郭树清要第一个来教室开门。

那会儿,郭树清已经显露出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焦垣生说,当时哲学系的同学整天捧着一些经典哲学著作看,而郭树清除了读哲学书,还经常捧着经济学著作读。

郭树清的哲学也学得很好,他曾获得哲学系第一届学生五四论文奖,1981年他写的论文《论联系的普遍性》在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开学报》上发表。

郭树清的另一位同学、现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阎孟伟认为,郭树清当年打下了深厚的哲学功底,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这对他以后从事经济工作很有帮助。

“郭树清为人很随和,不张扬,但是很好强,为人耿直,那时候他自己也没想到将来会从政,就想多做点学问。走上仕途那是后来的事。”阎孟伟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焦垣生干脆给郭树清起了个“蒙古牛”的称号,以形容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多年后,郭树清任职证监会主席,焦垣生还时常想起这个称号,觉得郭树清想干好,还就得有那么一股“牛”劲。

郭树清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但焦垣生记得,他也有害羞的时候。1977级哲学系有七八十个学生,只有12名女生,郭树清跟班上一个叫王颖的北京女孩恋爱了。有一次,王颖生病了,需要回北京治疗,但怎么让病中的王颖上车,大家犯了难。后来焦垣生急了,喊了一嗓子:“小郭,你赶紧把王颖抱上车去啊!”结果“小郭”脸都红了,迟疑着就是不敢伸手。

在同学的印象中,王颖是个干净利落、很热心的女孩,曾在学校小树林里教同学打拳。毕业后,两人一起到了北京,郭树清考进中国社科院马列所读研究生。

焦垣生说,后来郭树清和王颖结婚,夫妇俩在北京安家,经常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郭树清王颖夫妇一直保持着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一些艰苦作风,家里的门坏了,王颖都是自己维修;经济条件不好时,王颖还会修鞋,甚至自己亲手制造沙发。

眨眼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郭”已经变成了老郭,当年的同学有的走上仕途,有的依旧在做学问,但他们仍然经常联系,同学见面,大家还是习惯喊郭树清“小郭”,而他也很高兴。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