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军人只有两种状态: 打仗和准备打仗

2013年03月27日05:48    来源:重庆日报

3月24日,一名哨兵在赤瓜礁上站岗。 新华社发

3月21日,陆战队员乘坐冲锋舟成功抢滩并向岛上要点推进。 新华社发

3月24日,一名哨兵在赤瓜礁上站岗。 新华社发

  海水从深蓝色变为层层叠叠的灰绿、祖母绿与孔雀蓝,岛礁到了。海天之间,那蓝绿分界线如此清晰,像巨大的翡翠手镯将明珠般的岛礁环拥其中。

  3月23日至25日,正在南海进行远海训练的南海舰队编队对南沙群岛各礁进行了巡视。编队指挥员蒋伟烈与编队其他成员登礁巡视,察看守礁部队战备训练、装备维护、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慰问守礁官兵。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守礁”

  从直升机俯瞰岛礁,如一叶小舟。我驻南沙大部分礁盘面积仅为几平方公里,而伫立在礁盘之上的部队营区不过是一两座小楼。

  尽管早已了解礁点情况,新兵刘晓章刚上赤瓜礁时还是大吃一惊:四周全是海,一株绿色植物也没有;就算慢悠悠散步,不到一分钟也能走遍全礁。

  在南沙分辨新兵老兵,不用看军衔。满脸晒得泛红的,一定是上礁不久。多守几轮,多上几个礁,等到脱上几层皮、皮肤由红到紫再由紫到黑,新兵就成了黝黑黝黑的老兵。

  永暑礁翻译李明就是这样一位老兵。1987年,大学毕业刚一年的他赴南沙执行任务,从此在祖国的最南端安下了家。

  在49岁的李明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守礁,这样的人生弥足骄傲。”

  按照特种作战标准训练

  “每次到南沙,我都有新的感受。”编队指挥员蒋伟烈说,“各礁工作、生活条件和装备逐年改善,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军事训练水平和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

  自1995年第一次带领两艘舰艇从东海南下开始,蒋伟烈多次巡航南沙并巡视岛礁。随着形势的需要,守礁部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按照陆战队要求打造、按照特种作战标准训练。

  “‘守’绝不是守礁部队的全部职能。只有针对不同对手的不同作战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化被动防御为积极防御。”蒋伟烈说。

  据南沙守礁部队军官于海华介绍,部队每天训练8小时以上,科目包括紧急拉动、反空中侦察、岛礁协同防卫等,目的在于提高官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部队整体防御作战能力,实战化、信息化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对于守礁官兵来说,训练就是生活。”于海华说,“因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

  “离守礁部队近更有安全感”

  三月是南海风浪最为平静的时节。编队巡礁的几天里,记者在多个礁点四周看到三两停泊的渔船和上礁盘作业的红色小艇。

  第13次守礁的南薰岛战士胡冬冬告诉记者,渔船大多来自海南,每年正月十五一过就出海,赶在夏季台风来临之前完成捕捞。

  对于这些远离大陆、高危作业的渔民来说,向守礁部队求助是紧急情况下自然的选择。

  渔船聚集在我驻南沙礁点周边,有的距离礁盘不到两海里。“离守礁部队近,他们更有安全感。”曾华说。

  “经济再发达,海洋意识和尚武精神也不能丢,这是我们民族自尊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喻江说。

  (据新华社井冈山舰3月25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