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黑车”治理怎么办

2013年03月25日09:56    来源:云南日报

  舆情在线

  面对执法部门的严管重罚,“黑车”依然在客运市场不断涌动,且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有效打击“黑车”?有没有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杜绝“黑车”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车主心声

  渴望取得合法身份

  “黑车”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通运营秩序,损害了广大合法运营者的利益,而且还给乘客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公交车延伸不到的地方,市民对出租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当出租车难租的时候,“黑车”才会出现。黑车问题看似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公共交通的缺失所致。难怪有不少经常乘坐“黑车”的人都说,“我并不在乎是‘黑’还是‘白’,只要能少掏钱,方便快捷就乐意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黑车”驾驶员对于自己的“地下”身份也感到很尴尬,甚至无奈,能在阳光下跑车成了众多“黑车”驾驶员的夙愿和梦想。

  一位从事“黑车”运营多年的驾驶员说:“我也是从出租车驾驶员转行到无名无分的‘黑车’行列的。如果能让我们个体经营,没有过多‘份子钱’的压力,我相信很多‘黑车’驾驶员都会去积极申请,谁不愿意名正言顺地挣钱啊?”

  “如果让我们有班上、有钱挣,谁愿意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开着车到处找人拉?”“黑车”驾驶员马师傅说。马师傅是白邑坝子人,政府为了保护松华坝水库的水质不被污染,他们村的土地被征收。他说由于政府不安排工作,跑“黑车”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一位“黑车”驾驶员说:“目前在昆明从事正规运营的门槛比较高,一辆出租车运营证就高达几十万元,再加上车价,我根本负担不起,而且个人办好了各项手续证照后,想开出租车还必须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名下,个人买车后还要‘入伙’才行。”另一位“黑车”驾驶员说,“如果政府敞开办理营运证,也许我们就不会跑‘黑车’了。”

  市民建议

  “昆明在治理‘黑车’多年无果的情况下,执法部门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让‘黑车’合法化的问题,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位律师建议,如果“黑车”合法化了,税费就不会流失,公交“死角”也将缩小,执法者与“黑车”驾驶员长期的对立情绪将得到缓解。

  经常乘坐“黑车”上下班的杜女士说:“出租车虽然保险买的比私家车多,但路上出事的车一半跟出租车有关系,就算买再多的保险又有什么用。”还有一位老师说:“对‘黑车’的打击,必须堵疏结合。这个道理谁都知道,政府有关部门也治理了很多年了。但是公交车配套跟不上,‘黑车’是永远打不完的,把‘黑车’赶走的做法,市民难免会怨声载道。”

  不少市民建议在交通不便的城乡结合部和远郊等地非法运营的车辆,可以实行收编的办法,使之成为区域型的出租车由“黑”变“白”。此类出租车应以个体经营为主,可以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或工会等形式,对驾驶员进行管理和教育,接受和处理乘客的投诉,不服从管理者则取消运营资格。但是,此类出租车要有特殊的统一标志,只能在划定区域内运营。运营车的车况要合乎要求,价格可略低于出租车,对越界或不实行计程收费的经营者,一经投诉,严查重处。

  据了解,腾冲县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将以往四处乱拉客的“黑车”收编,让“黑车”不“黑”。该县通过整合资源的形式,先后将原来自发组建的几个车队合并到保山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腾冲客运站,不仅从事农村客运的人员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彻底改变了以往争抢客源、超载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村群众的出行方便、安全。

  有网民还认为,一味地打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改革出租车运营制度,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准入条件,依靠市场竞争,加大出租车的投放量,或为治本之道。

  本报记者 尤祥能 张帆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